70多年前, 发生了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昭垂青史的绥远抗日战役。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依然心潮涌动,备受震撼和激励。
一、绥远抗战的前前后后
绥远抗战发生在1936年8月至12月间。那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后 ,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四省 (黑、吉、辽、热), 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又对华北发动新的进攻,策动“华北五省(冀、鲁、晋、察、绥)自治运动”,并加紧实施“满蒙计划”, 将魔爪伸向内蒙古,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纠合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 、李守信和王英等加速准备进犯绥远(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大肆扩充伪军。1936年5月,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 成立以德王为首的伪“蒙古自治军政府”和德王任总司令、桌特巴扎普为副司令、李守信为参谋长的伪“蒙古军司令部”,麇集在察北的伪军4万余众。8月,李守信部2万人进犯绥东陶林(今察右中旗),日军开抵张北,伪蒙军一个骑兵师进犯绥北百灵庙一带,发动侵绥战争。
(一) 红格尔图保卫战
傅作义部彭毓斌骑1师和董其武218旅驻防的红格尔图为绥东战略要地和绥远的门户。
1936年7月底,日伪军于志谦、马龙和王道一部4000余人进犯红格尔图, 傅作义命令师长彭毓斌、旅长董其武指挥第218旅一个团、骑兵师一部,与敌激战,毙敌350余人,俘虏副司令马龙以下60余人。战后,毛泽东派南汉宸带亲笔信给傅作义,极大地鼓舞了傅作义将军和驻绥部队。
11月13日,由田中隆吉指挥下的李守信伪蒙军和王英“大汉义军”5000余众再度进犯红格尔图。傅作义发起红格尔图战役,令彭毓斌为总指挥、董其武为副总指挥,指挥骑兵师、第218旅与日伪军激战,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并击落日军飞机一架。17日夜,董其武命令一部包围红格尔图东北5里之外的土城子日伪军指挥所;一部在土城子以东设伏,截击溃退和增援的日伪军。
战至18日,傅作义命令两个团和一个炮兵营驰援。日伪军也将兵力增加到7000余人。凌晨,彭毓斌、董其武命令部队抢在日伪军之前发起总攻, 将敌分割包围,日伪军仓促应战,顽抗至拂晓,丢盔卸甲东逃。上午8时,傅部乘胜追击日伪军余部至察哈尔省境。红格尔图之战以少胜多,捣毁日酋田中及王英司令部,毙伤日伪军1700余人,俘虏3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辎重、纪要文件和电台、密码本,粉碎了日军侵占归绥的企图。
(二) 收复百灵庙之战和进驻大庙之战
百灵庙是绥远交通、军事要地。自德王投靠日军后,该地即沦为日军侵犯绥远的桥头堡, 盘踞着日军特务机关、伪蒙军1个师, 总兵力达3000余人,设防极为森严。
红格尔图战役后,傅作义乘胜先发制人,发起百灵庙战役。以孙长胜、孙兰峰为前敌总指挥、副总指挥, 以董其武部为总预备队。11月23日黄昏,傅部1个骑兵团、3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由归绥出发,冒严寒、踏积雪, 秘密急行军,于晚9时许抵百灵庙附近。夜12时,傅部发起攻击,很快占领外围山头。日伪军拼死抗击,激战至24日晨,傅部摧毁多处日伪军阵地,攻占北山,袭毁机场,断其后路。8时许,日伪军全线崩溃,败退大庙。此役傅部毙伤日伪军近1000人,俘虏400余人,缴获大量战备物资。
12月2日,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进行反扑,被击退。傅部毙伤日伪军副司令雷中田以下500余人,俘虏200余。伪蒙军4个旅反正,收复大庙。至“七·七 ”事变前,日伪军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绥远抗战的历史意义
绥远抗战,是全面抗战前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开创了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战胜并驱除日伪军的先例。毛泽东在致傅作义将军的贺电中指出“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的先声 ”,肯定了绥远抗战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蒋介石也致电称“百灵庙之收复,实为我民族复兴之起点”。彭毓斌、董其武等5人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
绥远抗战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中国军民无不扬眉吐气,掀起了新的抗日救亡高潮。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和援救绥远运动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何香凝女士出资购买药品,黄炎培先生携巨款至绥, 陈嘉庚先生捐献巨资……据专门负责接受援救绥远事宜的“绥远军民联合委员会”统计, 全国各界捐款达300余万元之巨。抗日救国会向全国民众发出捐款“一日所得”援绥的号召;全国大、中学校开展捐薪一日,节食七日或绝食一日, 将伙食费捐献活动;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发起捐献“万件皮衣 ”运动等等。全国各地爱国团体纷纷派出慰问团、看护队、服务队、宣传队、演出队来绥劳军, 归绥成为全国爱国人士的聚集地。
绥远抗战的胜利,也深深地触动了为蒋介石背负“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将军,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促发“西安事变 ”的导火索。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于12月12日共同兵谏蒋介石,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 促进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绥远抗战,挫败了日寇侵占绥远进而入侵西北的图谋,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增强了救亡图存必胜的信心,写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光辉的一页。
三、绥远抗战给我们的启示
(一) 爱国主义的典范
绥远抗战是傅作义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结果,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936年冬,日本帝国主义实施占领绥远的战略企图,傅作义将军不顾蒋介石、阎锡山“不可轻启战端”的阻挠,动员绥远将士以“守土有责,不可坐视”的决心,坚决抗战。他的主张得到了各级军政人员的一致拥护。他印发抗战读物,对官兵进行爱国和抗战教育, 用“誓保国土,以尽责任,决心牺牲,以雪耻辱”作为训练口号,激励斗志。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战斗在第一线的官兵才不畏强敌, 敢打敢拼, 奋勇杀敌,取得了绥远抗战的胜利。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着多方面的力量。在绥远抗战中, 蒙汉团结, 僧俗团结,军民团结,并肩作战, 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在红格尔图保卫战中, 当地蒙汉群众帮助守军修筑工事,埋设地雷、抬伤兵、运子弹、送水送饭。仅修筑工事,就有2000多名民工参加 ,他们用40多天时间, 修筑了深宽各3公尺的围城壕,5个大碉堡和各种掩体及交通壕。工商业者也同心协力,全力支援。蒙汉民众组织担架队、救护队、支前队, 军民一心, 团结一致, 抗击日伪军, 保卫神圣的国土。
(二) 统一战线的实践
重温这段辉煌历史,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把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 最终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胜利。
在绥远抗战中, 中国共产党做了多方面的统战工作。红格尔图第一次保卫战打响之后,毛泽东、朱德等于10月26日致函蒋介石、阎锡山、傅作义和西北将领, 指出“非抗战不足以图存,深信绥远抗战一起,西北数十万健儿携手联合起来,为保卫西北而战,为保卫全中国而战。”给了傅将军及官兵极大的鼓舞。百灵庙之战时 ,中共中央又于12月1日发出了关于绥远抗战的通电, 要求南京政府“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开展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并号召全国人民自动组织各种抗日团体与武装力量“援助现在绥远坚决斗争的英雄将士”。百灵庙大捷后, 毛泽东主席又派南汉宸赴绥慰问, 赠送一面“为国御侮”的锦旗。中共中央所做的一切既是对绥远抗日将士的支持和鼓舞, 也是实施、壮大统一战线的实践。
从1933年长城抗战至1945年日本投降,傅作义部在晋察冀和绥远坚持抗战12年之久。我们今天纪念绥远抗战,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 为建设和谐社会,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区委主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