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珍闻 > 内容
辽天祚帝夹山败亡小议
来源:本站 作者:王丽娟 日期:2013/2/4 浏览量:9459次
字体:     

 

  

  辽天祚帝(1075年—1128年)⑴,讳延禧,字延宁,小名阿果,辽道宗的孙子,是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在位的25年间,重用佞臣,不理国政,内讧激烈,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女真人的起义将辽的统治推至崩溃的边缘,也将走投无路的天祚帝逼至夹山。关于夹山的位置,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夹山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北的大青山地区是可以确定的。而夹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优势和政治战略地位使得天祚帝的残兵败将在此维持了三个年头。

  一、女真起义与天祚帝夹山败亡

  自阿保机建国,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臣服辽朝二百余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辽在边境地区设有榷场,同女真人进行不平等的交易,“低其值,且拘辱之,谓之‘打女真’”⑵。除了这种不平等的贸易,女真人还要向辽供奉大量的珍奇特产。据《契丹国志?海滨王文妃传》载,女真地产“海东青,小而俊健,辽人酷爱之,岁岁求之女真,女真不胜其扰”。又据《松漠纪闻》所述,辽朝派银牌天使至女真地区索要海东青,每夕必欲荐枕者。其国旧轮中下户作止宿处,以未出适女待之。剥削和压迫由来已久,女真人对辽的统治恨之入骨。天庆二年(1112年),“界外生女直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独阿骨打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⑶可见,以阿骨打为代表的女真人的反抗决心。
  至天祚朝后期,前往女真地的银牌天使络绎不绝,“其恃大国使命,惟美好夫人,不问有夫及阀阅高者。女真浸忿,遂叛国”⑷。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军攻陷辽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天祚帝率军亲征,大败,辽主力由此丧失,再也无力向金发起进攻。黄龙府、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等地亦先后被金军占据。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袭鸳鸯泊(今河北张北西北安固里淖),天祚帝“闻金兵将近,计不知所出,乘轻骑入夹山,……”⑸。至此,南京(今北京)与西京(今山西大同)失守,天祚帝所有,仅沙漠以北,西南、西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而已。面对天祚帝的弃国弃民和国家危亡的局面,几股势力相继建立政权,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首先是耶律大石在辽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建北辽。奚人萧干于保大三年(1123)正月,拥兵建立奚国⑹。同年五月,天祚帝之子耶律雅里称帝。
  保大三年(1123)四月,金兵围青冢,诸王、王妃、公主、大臣皆被俘虏,藏匿于夹山的天祚帝苟延残喘。同年七月,耶律大石归,天祚帝“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⑺。耶律大石审时度势、分析利弊,力谏天祚帝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危急关头的天祚帝依然不听忠言、一意孤行。面对天祚帝的不切实际和辽朝的大势已去,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兵西走,于金天会十年(1132 年)称帝建西辽国。
  保大四年(1124年)冬,天祚帝率残军出夹山,南下武州(今山西省神池县),试图收复山西州县,又被金军击败,部下纷纷降金。1125年正月,天祚帝经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过沙漠,逃往西夏时,于应州(今山西应县)新城东为金军俘获,被金封为海滨王。正如《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所载:“天祚昏孱,女真生心,深入一呼,土崩瓦解,何其弱也。”

  二、夹山地望

  自辽保大二年(1122)至保大五年(1125),在女真人强大的攻势下,天祚帝逃至夹山,苟且于此达三年之久,夹山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和探索的地方。
  关于夹山的位置,《辽史纪事本末》的注释中记录了以下三种提法。《方與纪要》云:夹山在云内州北六十里;张钦《大同志》云:在朔州城北三百四十里;《系年要录》云:在沙漠北,有泥潦六十里,惟契丹能达,他国不能至,金人每以为恨。可见对于夹山的位置,众说法不一。但是夹山大体位于呼和浩特市北的大青山地区是可以确定的。另据《金史?地理志》云:“夹山在(柔服县)城北六十里”。柔服县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大黑河畔,其北六十里,即今大青山区。另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宣和四年九月,宋朝给金朝的国书中说:“契丹旧主见(现)在天德军北夹山一带藏泊”。辽天德军位于今呼和浩特地区,与《金史》相符。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指夹山,即今呼和浩特北部,武川县东、南、西部的白道梁、井眼梁、马场梁的通称。
  综上所述,关于夹山的具体地点有待于考察,尚不能断然下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夹山即位于今呼和浩特市以北的大青山地区。那么天祚帝为什么选择这一地区作为避难所呢?这当从夹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优势以及其政治战略地位说起。据《汉书?匈奴传》记载,自汉代时,大青山就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的地方。且有“渔阳山水,自古清秀”⑻之说。直到明代,蒙古民族“较猎阴山,十旬不返,积兽若丘陵”⑼。所以该地成为诸多北方游牧民族生息、发展、壮大的摇篮,也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言:“这些游牧民族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个地区,走上历史舞台,又一个跟着一个从这个地区消逝,退出历史舞台。……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历史遗迹或遗物,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述说他们过去的繁荣”⑽另外,如上述《系年要录》所言,夹山在沙漠北,有泥潦六十里,金人不能至而以此恨。同时,被人们所熟知的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即位于阴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间。可见,该地区亦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
  另外,从政治战略地位上讲,大青山地区在辽代已纳入辽的版图,据《辽史?太祖上》载:“神册元年(916 年)八月,拔朔州,擒节度使李嗣本,勒石记功于青冢南”,又“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斩首万四千七百余级。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置西南面招讨司,选有功者领之”。说明自916 年,大青山地区已成为契丹族的势力范围,且设有西南面招讨司这样的军事机构。而西南面招讨司就设在丰州,即今呼和浩特市东郊的白塔古城。大同成了辽国的西京后,大青山区便成了西京道丰州的辖地了。辽为了对大青山区加强统治,在大青山北麓地带增设了净州路天山县,大青山北部地区为天山县南境,直到辽朝灭亡。又因为夹山之地与西夏接壤,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天祚帝求援,天祚帝于1105年将一个族女封为公主嫁给了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宋对西夏罢兵。所以天祚帝与西夏王李乾顺保持着舅甥关系,且保持较为友好的往来。天祚帝曾对左右表明,如果女真人来了,有日行三百五十里的快马,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为舅甥,都可以去,也不失一生富贵。推测避难夹山的天祚帝也正是出于危难之时可以逃亡西夏的考虑,所以在与金对战复溃后,也是在逃往西夏的途中被俘。
  正是因夹山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优势和重要的政治战略地位,为天祚帝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可能,金人不能顺利进入,才使得天祚帝的残兵败将得以保存了三年。

  三、也谈天祚帝

  据史载,天祚帝“骑射绝伦,好学知书,眉目疏明,神采秀发,聪明好学,善骑射,容仪详整,视瞻沉雄,国人畏慕。”⑾所以,耶律延禧备受道宗的喜爱和夸赞,至1101年道宗临死前,被立为皇位继承人。而据《辽史?天祚帝四》载:“降臻天祚,既丁末运,又觖人望,崇信奸回,自国本,群下离心。金兵一集,内难先作,废立之谋,叛亡之迹,相继蜂起。驯致土崩瓦解,不可复支,良可哀也。”针对两种说法,不禁生疑,同为一人,为何耶律延禧与天祚帝有如此大的差异?
  不可否认,天祚帝继承了辽道宗腐朽的衣钵,赏罚不明,用人不当,不知改弦更张。他任用萧奉先,听信谗言,盘于游畋,乱杀无辜,又加进了对女真的压迫,不可避免地导致辽末统治的崩溃。尤其是在女真逼近、国难当头之时,天祚帝“在中京,闻燕王兵败,女真入新州,昼夜忧惧,潜令内库三局官,打包珠玉、珍玩五百余囊,骏马二千余匹,夜入飞龙院为备。”⑿国难当头,天祚帝所想的不是如何临危不惧、从容迎敌,保国安民;而是在为其弃国弃民的逃走做着准备。身为一国之君,这样的行为实属不该,也必将遭后世口诛笔伐。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末代皇帝,天祚帝朝便拥有了历代末代皇帝所共有的昏庸无能和共同的悲哀命运。换言之,不是聪明好学、视瞻沉雄的耶律延禧成为天祚帝就昏庸无能了,只是日积月累的国势衰亡乃大势所趋,不是一个被冠之以帝王的人所能阻挡的。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代而斩”,君子如此,封建王朝亦如此。虽然有些决绝,但不无道理。历代封建王朝,不论如何文治武功、开疆辟土、国富民强、盛世文章,都有穷途末路的那一天,也总会有一位末代皇帝的出现。任这位末代皇帝是谁,都不会改变历史的大势所趋,都不会改变亡朝的悲惨命运。历史在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末代皇帝也一个一个退出历史的舞台。回顾封建中国的历史,其幸在于拥有文字记载下来的较长历史;其不幸在于长期处于周而复始的封建社会。

 

注释:

⑴《辽史》称其于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病死。《大宋宣和遗事》则记载绍兴二十六年六月
(1156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命令57岁的宋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
⑵《契丹国志·天祚帝纪》
⑶《辽史·天祚帝一》
⑷洪皓:《松漠纪闻》
⑸《辽史·天祚帝三》
⑹奚国,维持近八个月,奚民族唯一的政权。
⑺《辽史·天祚帝三》
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 年。
⑼《北虏风俗?耕猎》
⑽《内蒙古访古》,文物出版社,1963 年。
⑾李裕民校注:《司马光日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第 44 页。
⑿《契丹国志·天祚帝上》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门史博士研究生)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