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探幽 > 内容
隆盛庄:商业重镇的记忆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 日期:2013/5/22 浏览量:6829次
字体:     

 


  隆盛庄,有着显赫的历史。乾隆33年(1768年),清政府移民垦荒在此设庄,以兴隆昌盛吉祥之意取名隆盛庄。隆盛庄南接内地,北依草原,凭借晋蒙、冀蒙两大商道交汇这一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使得商业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如今,隆盛庄逐渐冷清了,昔日商贾云集的热闹繁华,像一场遥远的梦,存活在老人们的诉说中,存活在古老建筑的断壁残垣中,存活在史书的片言只字中。

  清政府开荒拓垦,引来了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的大批移民,聚集在这个新开发的处女地,各谋生业。山西、河北一带旅蒙商人,深入草原腹地,贩回的牛马羊驼、皮毛药材,皆在此出售。乌兰花、后大滩、可镇一带的粮食,也经由隆盛庄,转运北京、天津、张家口、大同、太原等地。而内外蒙的王公、扎萨克、台吉、牧民和喇嘛等,每三年要去五台山各寺参佛进香,往返都住在隆盛庄,牛羊驼马成群,颇为壮观。由于隆盛庄是当时塞北旱路唯一交通枢纽。所以,嘉庆年间,这里已经是一个百物云集的集镇。

  到了光绪年间,隆盛庄发展到鼎盛时代,人口达到2万多人。庄上的商业街区,全是鳞次栉比的商号门市,仅挂有牌匾的商号就达3000余家,暗号暗院的手工业作坊及草地庄(走蒙古地区做生意的商户)还有100余家。当时的隆盛庄商贾云集,贸易繁华,人流如织,一派兴旺景象,这里单单羊的交易量,每年就有50万只,周边的牧民称这里为“隆兴浩特”,意味繁华的城市,其规模可见一斑。

  上世纪初,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平绥铁路线的开通,隆盛庄以商贸流通为主的经济渐趋衰落,逐渐成为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村镇。

  如今的隆盛庄,早已远离了当初的繁盛。当年以马桥街广场为中心的马桥街南街、马桥街北街、马桥街东街、马桥街西街,如今早已行人寥寥。从商铺窗户望去,难得看见顾客和店主。马桥街广场,仍是镇上的商业中心,只是萧条了不少。五六个商贩站在小广场上,出售年货——瓜子、冻柿子、猪肉……村民老陈,在马桥街广场卖肉40多年了,二三十年前,来买猪肉的顾客还有很多是外地来的商贩和工匠,如今都是些本地居民了。

  走在隆盛庄的街头,依然能找到年代久远、门窗紧闭的商号旧址。高墙大院则是当年的车马大店,现在早已荒芜。老字号干货店“上三元”,隐藏在小街巷的一处民房中,生意依然红火。刚刚出炉的酥饼,放在门口冷却,满巷飘香。

  隆盛庄的民居多为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四老财巷、大巷、聚财巷。各条小巷虽长短不一,但在人口众多时最短的巷子也有十余个院落,每院都有3~5户人家,每巷百余口人。最大的巷子有数十个院落,百户以上人家,数百口人,巷口还建有大门,夜间关闭,并设有专人看护。

  现在,四老财巷还保留着几处古朴的四合院。杜芳一家住在其中一个院落。15年前,杜芳买下了这套院落,但是对院子的历史,她知之甚少。听说以前,一个刘姓的财主住在这里,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没人知道。财主的后人,早就搬离了村子,不知去向。

  搬进院子以后,杜芳一家没有进行修葺,所以院里的老房子仍保持着原貌,房檐屋顶精美的石刻和木雕,隐隐显示出这个院子昔日的富贵。四老财巷,顾名思义是当时四个财主家聚集居住的街巷,如今这些老房子,除了杜芳一家,再没有人住了。

  和当下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隆盛庄被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60多岁的人已经算是年轻人了。昔日的商业重镇,卸下历史使命,逐渐变得老态龙钟。隆盛庄的历史,承载着一段商业文明的记忆。

  一段历史过去,留存的民俗、文化、建筑变得愈加珍贵。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