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珍闻 > 内容
毁家纾难的王老太太
来源:本站 作者:靳 崇 智 日期:2017/6/29 浏览量:5460次
字体:     

 

   

 

 

     “河子村的憨珠寡妇带着家小上大青山抗日去了!”1940年秋天,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像一阵春风,在萨县沿山一带的人民群众中秘密传颂着。憨珠寡妇就是当时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萨县抗日游击队队长王经雨同志的母亲,名叫乔培玲,人们尊称她为“王老太太”。

机智勇敢

1938年,我党先后派刘启焕、于源、王弼臣等同志来到土默川,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大青山脚下的河子村、美岱召村是点燃民众抗战烽火的地方。他们首先发展进步青年王经雨、刘深源等同志加入了党的组织,并安排王经雨同志在伪民团赵明亮中队进行策反伪军、筹划组建游击队的工作。王老太太就积极地支持并参与了抗日革命活动。一天夜里,刘启焕、于源等同志在王经雨家研究“组织青年学生救国会”问题。王老太太像一个机警的哨兵,在外面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会议正在热烈地进行着,突然村子里的狗叫起来,接着传来一声声敲门打窗和叫骂声音,原来,敌人查户口来了。王老太太立即把同志们藏到后院的山药窖里。当她返回前院时,日伪军已经闯入院内,她镇定自若地应付着敌人的盘问,敌人见没有什么可疑的情况,顺手抓了几只鸡走了。王老太太这才返回后院,把大家叫出来。王老太太以她的机智掩护了同志们的安全。

深明大义

1939年,在一次惩处汉奸特务的行动中,王经雨同志暴露了身份,随即遵照上级指示,离开民团上了大青山,担任了游击队队长。王经雨的暴露,使他的一家同时也暴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当时,王家是土默川上有名的大户,有三处房院,五顷水地,七八头牛,七八匹骡马,四五头驴,几十只羊,四五辆车,三千多株树木。王经雨的父亲虽然早年被土匪卢占魁杀害,但王老太太井井有条地操持着这份大家业,生活富足有余。在这种情况下,深明大义的王老太太不但没有怪怨儿子参加抗日,走革命道路,反而鼓励说:“我不拍你抗日,只怕你老狗爬墙头,爬上一下软下来。‘忠臣不事二主’,跟上共产党、八路军就要一直走到底,为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尽心尽力。”可由于王经雨的暴露,王老太太为了免遭日寇、汉奸的迫害,不得不带领三个孙子,东躲西藏,她又义无返顾地变卖了大部分家产,资助游击队的斗争活动。后来,组织上了解到王家的处境,姚司令员亲自指示指导员杨思华同志说:“王经雨同志一家,特别是王老太太为我们开辟萨县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掩护了许多同志,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革命她毁家纾难。目前,她们的处境很危险,你要想办法把王老太太一家接进山里来。”19402月,杨思华同志亲自带领萨县游击队的三个班,把王老太太一家安全护送上山。从此,王老太太又开始了艰苦的游击战争生活。

革命的母亲

在游击队里,王老太太对战士们象对自己亲儿子一样体贴入微,把同志们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一次,小战士高志腿上受了伤,伤口化了脓,烂下茶碗口大个坑,她拖着一双小脚在山里寻找草药,为小高治疗。在王老太太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小高的伤口逐渐好转,不久,便归队继续战斗了。王老太太和杨植霖母亲还经常带领几个孙儿孙女把征来的羊毛加工成套子,搓成毛线为同志们做冬衣。她还经常为同志们缝缝补补,成为游击队的好后勤。

王老太太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很严格。一次,王经雨腿上受了伤,老太太看了后不但没有显露出难过的神色,反而说:“你这么年轻,身体也好,这点伤不要紧,还没有狗咬了厉害,怕什么?”其实,儿子的腿被子弹穿通了,但她为了给儿子减轻精神负担,咬着牙说出了这番话。

坚强的意志

1941年以后,日寇对大青山萨县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轮番的“篦梳式”

王老太太故居内革命史展厅

扫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部队和绥西专署、萨县县政府机关全部向东转移撤离到外线,老太太坚决要求和两个孙子、几个伤员留下来,隐蔽在深山野岭的石崖下、山洞里,吃的是野菜,住的是窝棚,冷得不行了就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上石板,坑里烧点火就算是火炕。就这样,她们相依为命,和饥饿、寒冷、野兽进行着顽强的搏斗,坚持等待着同志们粉碎敌人的“扫荡”胜利归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绥西专署副专员靳崇智带领二连一部分同志返回这一带秘密活动,想方设法找到王老太太她们后,给留下20多斤大豆圪糁又离去了。就这点粮食,敌人扫荡了40多天,她们一直坚持到敌人撤退。后来,当部队返回来找到她们的时候,老人和两个孩子饿得都面黄肌瘦,浑身瘫软,只有眼睛里还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动人的一幕,使在场的干部战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次,部队经过连续行军战斗,同志们都精疲力竭了。但由于敌情的变化,不得不向另一个营地转移。这天,王老太太正在患病,一边走,一边呕吐不止,但她仍坚持和同志们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同志们看到这位50多岁的老母亲挪着一双小脚,艰难地走在布满乱石荆棘的陡峭山路上,心里非常难过,都想过来搀扶着她走。但她为了不影响部队的行军速度,坚决不用搀扶。脚疼得实在不行了,就跪着用膝盖走,遇到陡坡上不去,就爬着上。她还边走边鼓励大伙儿说:“人做甚事都要有恒心,干这么大的事业更要有恒心,在困难的时候要往远处看。”就这样,她硬是拼着命和部队一起到达了目的地。后来,组织上为了照顾她,给弄了一匹马让她行军时骑,但她却经常让伤员骑着,自己跟在后面走……

在漫长艰难的岁月中,王老太太的大儿子王培玉被敌人杀害了,女儿和孙女也在艰苦的环境中相继得病去世。亲人们的牺牲,对老太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她万分悲痛,但丝毫没有动摇坚决抗战、革命到底的决心。

作者生平:

靳崇智,1914年生,土默特左旗人。青年时期曾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19413月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任绥察行署财政处财政科科长,保障了部队和行署的供给。1942年起任绥西专署副专员兼武归县县长,绥中专署副专员、专员。抗战胜利后任绥蒙政府财政处处长,参加了绥包战役及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工作。19496月任绥远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绥远省财政厅厅长、省政府委员.财政部副司长、国家建设银行副行长,化学工业部化肥司司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等职。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