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摘要 > 内容
呼和浩特会员座谈会白兰发言节选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4/8/12 浏览量:160次
字体:     


我是研究民族学的,主攻方向是鄂伦春族和鄂温克,作为一个搞研究人的,一个惯性思维就是首先要搞清楚敕勒川的地域范围,其次是搞清楚所在地域范围内的历史和这个地域上生活的众多族群或者民族的文化,以及他们在这个地域上的“三交”(交流、交往、交融)。这些文化对一个时代来讲是历史的见证。因此,从理论研究上说,我们还是有好多工作要做的。

文化要素搞清楚了,就要考虑建设方式了?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的起点高、研究专家众多,成果丰硕,今后在文化宣传方面应加强建设。我参与过许多的博物馆、民俗村的建设,也参与过文旅的培训和设计。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一个传播力度相当大的模式。近两年,哈尔滨火了,在文旅表演宣传活动中,随着哈尔滨冰雪表演者戴着狍角帽,牵着驯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展示了一圈,鄂伦春的文化也随之受到关注,同时也使这一文化得到了宣传。文化旅游是朝阳产业,我们内蒙古、呼和浩特应当在这一方面做足自己的功课。在呼和浩特,过年的时候大召比较热闹,那个热是一个民俗的热,敕勒川文化的热没有展现和突出出来。我们敕勒川文化涵盖内容很广,能挖掘的方面也很多,比如《敕勒歌》最初是用鲜卑语吟唱的,而不是汉语;鲜卑民族是从东北一路走过来的,曾经在敕勒川这片地方生活。之后,从这里开始与各民族相融。所以,像这些东西,我们要把它挖掘好了,把它提供给有关执行方,对咱们而言也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且重要的事情。

我去盛乐博物馆看过好几回,每次去看都有不同感受。与之相同的还有昭君墓的那个博物馆,不论从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展陈建设方面来讲,都是一次比一次好。尤其是博物馆关于和亲文化讲得非常到位,哪一个民族不是在交流、交往、交融中过来的呀,就像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很多家庭由好几个民族组成,汉、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族、回族。所以这种交流、交往、交融虽说只有六个字,实际上却包含了很多精神层面的、文化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含义。

首先是衣食住行,吃什么,喝什么?我是呼伦贝尔人,老家吃的烩菜是带汤的。以前特别不喜欢吃没有汤的菜品,很奇怪为什么烩菜没有汤?后来,在一个巴盟烩菜馆我找到了答案,从此觉得没有汤的烩菜其实也很好吃。当时这家巴盟烩菜馆的老板说:我们这边的烩菜没有汤,是菜好吃,你们东北的烩菜有汤,那个烩菜是汤好喝。在研究地域文化的时候,我们要把历史上的融合、文化的融合、地域的融合有理有据的说明白。这无论是对理论学科建设还是行动建设都是一个展示。我们要把敕勒川文化放到北疆文化中去,作为北疆文化的一个补充,这是很有价值的。

其次,就是与文旅结合,扩大宣传。我比较熟悉鄂伦春旗和根河,曾经为他们的文旅宣传做过培训与规划。他们的地域文化比较突出的是冰雪冷极、驯鹿养殖、狩猎文化,还有就是鲜卑族的嘎仙洞,这是一个与中原文化交流的文化亮点。他的交流与融合是很彻底的,说汉语、着汉装,与汉族人结婚,姓汉姓等,极其讲究统一。

我们在做研究时,应特别注意研究他是在什么样的意识与思想指导下以中央政府的方式来做出这件事的,这种思想是对中原文化的认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咱们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与此同时,对于我们今天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有力的佐证。



                                                                                               返  回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