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冀(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常务副会长)
《敕勒川文化》刊物是伴随研究会成立而创办的,研究会创办两年来,刊物共出版8期,共计刊登50多万字、上千张照片,开办栏目17个。
经过两年的摸索,对于刊物的出版工作我们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敕勒川文化期刊坚持了两个特色,一个是敕勒川地域文化特色,二是民族文化特色。把这两个特色融合起来,就显示出我们敕勒川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地区。而《敕勒川文化》刊物,明确把握了这一特色,把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有机结合。
第二,就是刊物提供了三方交流的平台。目前社会的话语圈子有三个,分别是:官方、学术界、民间。伏来旺主席创办研究会时就曾提出这三个圈子的交流不够,而我们的刊物恰好提供了党政领导、学术界人士与民间话语交流的平台,也为他们的学术理论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不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专家学者、地方文化的研究者,无论是哪个层次我们都能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这样一来,使刊物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另外,对于稿件的选择,我们牢牢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政治上不出错。坚持导向正确;二是学术上不出丑,就是要科学严紧,不闹笑话;第三是文风上不挨骂,坚持文风的“风清气正”、“雅俗共赏”,文章不媚俗、不低俗、不庸俗。这样我们刊物在总体上保证了质量与高水平。
第三就是要坚持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同时每一期都要有一个中心主题,也就是中长期规划与每一期的主题要有机结合。比方说,敕勒川地区的红色文化主题、昭君文化主题、文化产业研讨的主题等等,后来我们又按计划,策划了一个中长期的安排,即系统全面地把敕勒川地区的历史、民族文化,以及活动详细说明,给人们一个系统的印象,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以时代为经,民族为纬的五期内容,每一期都有一个宣传重点阶段。所谓时代为经,就是以敕勒川的发展时代,我们把它划分为五个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宋辽金西夏、元、明清五期,我们请专家乌恩教授写了系列文章,把这五篇文章合起来就是敕勒川地区历史文化纵的线索。横向以民族为纬,就是把每一个时期在敕勒川地区生活过的民族,对他们的生活情况进行介绍。经纬结合,纵横交错,把这个地区一个时期的文化,系统的展示给读者。现在我们这个系列文章已经出了三期,五期在手就相当于有一部敕勒川地区的民族史和文化史。今后我们还有一个策划就是把敕勒川地区的五个盟市,每个盟市出一个专刊。集中把盟市的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一个宣传,相当于为五个盟市的文化做一个“专辑”。
第四点就是我们的刊物力求坚持图文并貌的特色。我们现在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人们对于阅读的耐性逐渐减淡。为了吸引读者,各种纸质媒体在这方面都有很多创新,所以我们刊物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在排版上力求生动活泼,此外,我们刊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为了适应老同志的阅读,字号较大。
第五是不断提高编辑、排版、校对、图片的选择及印刷质量。这些工作都是非常细致且繁琐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刊物整体的质量。所以需要美编、印刷等各环节的通力合作。总体上,我们的刊物的质量正不断提高,得到各方面的好评。只是在发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会员常提出收不到刊物,这方面工作我们将会在日后工作中加强管理。
最后,是对刊物今后工作的打算。
第一、我们刊物现在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稿源不足,尤其是优秀稿件比较缺乏。一方面我们希望各地方领导写一些文章,把你们对当地文化的分析及文化战略的思考及观念写出来。另外,各地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建设方面的稿件特别少。此外,原创性的稿件少,当然历史方面的内容不受这方面影响,但对于现实方面的稿件,我们还是希望原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决定策划为各个盟市搞一个专刊。我们要到各个盟市走一走,组织稿件,主要是为了培养我们地方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第二、组建一个专业性的作者队伍,从科研院校、政史资料部门等单位的专家中,组织一个相对稳定的队伍。
第三、继续把刊物的编辑、排版、出版及印刷还有发行工作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