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摘要 > 内容
刘志军在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第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2/11/9 浏览量:12344次
字体:     


刘志军(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常)

 
各位理事、同志们: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第二次理事会。在此,我代表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向各位理事问好!并向为我们这次会议提供帮助的土默特左旗旗委旗政府表示诚挚的谢意!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自2010年10月16日成立到现在已经两周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研究会全体同仁始终恪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开展敕勒川文化研究。坚持“团结、统一、和谐、相容、互助、进步、创新、发展”的宗旨,不负众望,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有序。为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时代新风,提升地区知名度;为我区文化研究领域以及推动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工作。
  为此,我谨代表研究会向为敕勒川文化事业辛勤工作、致力于民族文化建设、潜心研究敕勒川文化的专家、学者和各方有识之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对给予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大力支持的各级党委政府表示感谢;对自治区宣传部、统战部,发改委、财政厅、社科院、文化厅、出版局等有关部门单位表示感谢!对给予研究会支持帮助的企业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维护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他还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是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自治区党委、政府顺应时势,及时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制定了自治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蓝图,提出了文化大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任务、方针政策、工作措施。其中,加强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就是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成立的,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它的成立已经成为草原文化研究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两年来,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始终坚持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文化研究的宗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调动和发挥各理事、会员、专家学者的优势,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坚持科学、严谨的思想工作作风,深入调查,潜心研究,创办刊物、建立网站、编写系列丛书、举办论坛、拍摄影视片、策划文化园区;打造企业文化,积极配合文化部门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出了民间社团的优势,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成立两年来的具体工作回顾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后,研究会下设了八个工作组,开展工作,各小组有分工、也有合作,现就两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创办《敕勒川文化》期刊
  《敕勒川文化》期刊,是伴随着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诞生成长起来的。从创刊至今,在热衷于敕勒川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仁人志士的关心呵护下已经编辑出版八期,发行两万多册;发表各类文章达50多万字;内容涵盖了历史、人文、经济、文学、考古、诗词、书法、绘画等;开辟栏目由创刊初的七、八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作者队伍逐步充实壮大,不仅有专家学者,而且有各个行业、不同层面热心研究敕勒川文化的业余爱好者;编辑质量和版面设计水平也不断提高,错字率完全控制在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定的万分之四以内;由于《敕勒川文化》期刊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以及广大专家学者的呵护与支持,赠发范围也逐步由敕勒川核心地区向全区及区外延伸;全区12个盟市和满州里、二连市的专家、学者个人赠送达到二百余份,区外赠发包括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宁夏等九个省市自治区,赠发对象有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群众团体、厂矿企业和热心于敕勒川文化研究的同志。  
  (二)编辑出版《敕勒川文化》丛书
  按照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成立时的议定,在2012年研究会将出版一套阐述敕勒川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的丛书——《敕勒川文化丛书》,即《敕勒川文化论衡》、《敕勒川历史探幽》、《敕勒川区域经济》、《敕勒川城市文脉》、《敕勒川人物春秋》、《敕勒川红色记忆》、《敕勒川风景览胜》、《敕勒川书香墨影》、《敕勒川艺苑荟萃》、《敕勒川方言俗语》。目前《敕勒川文化论衡》、《敕勒川风景览胜》两卷已经出版了,其余八卷将于年内完成。
  经过我们努力,《敕勒川文化》系列丛书被列为《北部边疆历史与文化现状研究》子课题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研究中心与自治区社科院共同承担并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北部边疆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实施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关系到我国北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长久战略意义。                                                                                         
  《北部边疆历史与文化现状研究》子课题项目交由我会承担,极大地激发了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全体会员的研究热情,使全体编纂同志感受到参与编写丛书是为内蒙古敕勒川区域文化发展、草原文化大区建设、和谐内蒙古建设,祖国北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了一份力量。
  (三)举办高层论坛
  在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成立两年时间里,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论坛。一是在包头市举办了“内蒙古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二是在呼市举办了“首届二人台艺术高层研讨会”。下面我在这里分别就两次会议向各位理事做一简要说明: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敕勒川核心区域的五个盟市于2011年10月27到28日在包头市举行了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这次论坛由自治区政协及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市政协共同举办,包头市政协和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承办。来自区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使这次论坛取得很大收获。一是提高了认识。通过论坛,不仅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认识到,只有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才能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文化建设的新知识,开启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三是交流了经验。参加论坛的有党政官员、专家、学者、社团、企业,来自多个地区和单位,互相之间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经验交流。四是形成了共识。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是对自治区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有效规模;三是在经济快速增长中,投入到文化产业中的资本很有限;四是业已出台的不少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政策,有的没有落到实处;五是各地都有宏观规划,尚缺量化、细化、具体化,操作性不够强;六是各地都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提法,尚未体现在行动上;七是缺乏开发文化产业的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创意型人才;八是各自都有打算,缺乏区域的科学统筹、联合行动,不能产生联动效应。
  通过此次论坛,与会同志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一是认识到仅有物质的充裕而没有文化的丰厚,不是真正的富有。文化不光是享受,还能够消费。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赢利,有赢利就有投入产出,有投入产出就能形成产业,文化成为产业才能创造财富。二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政协大有可为。人民政协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三大职能。政协被誉为人才库、智囊团。这里汇聚了大批人才,特别是文化人才资源有着很强的优势。时下,党政部门的领导更多的精力用在经济建设方面,政协研究文化正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为此要很好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并广泛组织社会力量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三是要充分重视民间社团和民间文化人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大量的文化在民间、在基层、在民众当中。要克服民间和官方“两层皮”现象,把民间文化有效融合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四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文化建设更需要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研究会承办此次论坛,本身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同时也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2年5月3日由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和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二人台联合会在呼和浩特共同举办了首届二人台艺术高层研讨会。此次高层研讨会比较系统地对二人台进行了理论及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交流和研讨。研讨会上,有17位二人台艺术家和爱好者发表了意见。对二人台艺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了共识。会后,编撰了高层研讨会的论文集,并向社会各界和致力于二人台艺术的仁人志士发出倡议,动员各方力量,适应时代要求,弘扬主旋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艺术精品,为推动二人台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共同努力。近日还组织人员编写一部《内蒙古二人台传统剧目新编》,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版。
  (四)影视制作工作
  为继续深入挖掘敕勒川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发展的格局和开拓文化传播的形式,打造宣传敕勒川文化的新平台,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和土默特右旗联合拍摄了《敕勒川》大型纪录片。
今年年初,由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包头市政协、土默特右旗旗委旗政府和中央电视台《敕勒川》主创人员共同召开了《敕勒川》框架设计座谈会。经过几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土右旗举行了《敕勒川》开机仪式,目前该纪录片已进入紧张的拍摄阶段。
  该纪录片以展示敕勒川文化为制作理念,深入挖掘敕勒川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历史的眼光,见证敕勒川文化的博大胸襟,回顾敕勒川区域多种文化交汇、多个民族共同发展的多姿多彩历程,书写敕勒川光辉的历史。深刻反映敕勒川文化和谐、包容、多元、开放、创新的人文境界高度,通过电视媒介的视听手段,全方位、多视角,深入探究敕勒川文化的历史价值,借以推动敕勒川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纪录片《敕勒川》分别以敕勒长歌、阴山作证、逐鹿敕勒、源起板升、塞北驼铃、饮马黄河、百年芬芳、阴山遗风、红色风雷和敕勒新歌等十集来全面阐述敕勒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该部纪录片拍摄任务重、涵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在具体拍摄过程中还要跨旗县区、跨盟市、跨省区。我们相信,大型纪录片《敕勒川》一定能够成为一部弘扬传统文化、激扬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整部纪录片大约年内与观众见面。 
  (五)帮助核心区旗县打造敕勒川文化园区
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成立的两年时间里,先后为土默特右旗“敕勒川博物馆”布展并召开了研讨会,为凉城县打造文化艺术产业召开座谈会,为土默特左旗敕勒川旅游园区建设新的景观景点进行商讨,为和林县文化园区建设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
  (六)协助企业进行文化建设
两年来,研究会与多家相关企业进行了企业文化探讨,形成了一些设想,目前,正在策划和作当中。
  (七)创办敕勒川文化网站
  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网站是依托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诞生的新型宣传媒介。网站由研究会自主创办,开辟栏目近50个。网站运行两年来,建设日趋完善,已经步入正轨,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网站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版面活泼新颖,知识更新及新闻承载量逐步增加,点击率不断提高,成为广大读者了解敕勒川地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窗口。我会会员经常点击网站,开展联系、交流活动。不少外界人士也都是通过网站认识、了解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的。
  同志们,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成立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我们许多同志对敕勒川文化的认识还有差距,敕勒川文化的影响面还不大,我们的会员、理事对敕勒川文化工作的自觉性还不够;二是现在我们研究会组织机构相对松散,体系不健全。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倍努力,一定要珍惜、爱护我们这个文化研究社团,通过我们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把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建设成自治区一流的群众团体,使它逐步成为民族地区文化研究的一面旗帜,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不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