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摘要 > 内容
伏来旺在“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来源:本站 作者:伏来旺 日期:2011/11/3 浏览量:8118次
字体:     
 
各位领导、学者、同志们:
   今天,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市政协共同主办,包头市政协和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承办的“内蒙古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草原鹿城隆重举办。首先,我代表主办和承办单位对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全体与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论坛开始之际,我先抛砖引玉,讲三层意思。
  一、举办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的动机
  本次论坛的主旨是研究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确定这样的主题,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10月18日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24至25日,自治区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全会精神,我们27日举办论坛,以实际行动及时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精神。二是前不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文化发展战略中也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有关政策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和办法。三是古代敕勒川地区与现在的内蒙古中部“金三角”地区基本吻合,这个地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塞外草原的前沿,引领着发展的方向。如果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也能率先垂范,对全区的文化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四是人民政协被誉为人才库、智囊团,有着研究文化的优势。去年成立的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聚集了近100名专家学者,专门开展对敕勒川地区的文化研究。政协机关与民间文化团体联手合作,共同研讨文化发展,更能使文化资源优化组合,发挥出更好地效应。
  大家知道,文化产业是伴随着全球后工业时代产生的新兴产业,是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伴生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对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出了所有传统产业,不仅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对外输出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就做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部署。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讲了三部分内容,一是强调主流意识形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三是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决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特别是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组建了图书发行、有线电视网络、电影、出版、报业五大文化产业集团。特色文化旅游、演艺、工艺品加工、古玩赏石产业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国有资本与社会资金开始向文化产业倾斜,传统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出现了联动的态势。2009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对自治区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
  与先进地区相比,内蒙古文化产业起步晚、实力弱、规模小,水平低,与文化资源禀赋和过万亿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据了解,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低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全区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居全国第26位,占全国的1.0l%;资产拥有量居第27位,占全国的0.42%:从业人员数量不足6万人,居第24位,占全国的1.01%,占全区就业人口的0.5%;年营业收入居第24位,占全国的0. 49%。“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接近7000美元,位居全国前列。而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区GDP比重的1.08%。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还表现在几个两张皮现象,一是经济与文化两张皮,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二是事业与产业两张皮,存在重公益性文化事业,轻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倾向;三是文化职能部门与文化团体两张皮,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四是官方与民间两张皮,主流文化机构与民间文化团体形成两个圈,互不相融,地区文化总体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内蒙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四个认同;有利于加强团结,构建和谐,以古鉴今,开创未来;有利于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
  二、论坛以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为题而论的用意
  敕勒川以公元四世纪居住在这里的敕勒民族而命名,这个民族能歌善舞,一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在塞外阴山下的敕勒人中广为传唱后,被宋人郭茂倩辑入他的《乐府诗集》后,成为中国的著名诗篇,一直流传至今。
  经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众多学者的研讨,初步确定阴山两麓、黄河两岸之间的广袤平原即为敕勒川的区域范围,大致包括现行行政区划中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全境,巴彦淖尔市中东部,乌兰察布市西部,鄂尔多斯市北部沿河地区。从文化的扩张力和影响力角度讲,在上述核心区的外围,包括山西、陕西、河北、宁夏等省区的北部地区也与此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敕勒川地处塞外草原,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黄河,又从这里流过,古往今来草原和中原在这里牵手,游牧和农耕在这里相融。在北方草原的历史上,曾经有众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每一个民族都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这块土地上,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西汉元帝胡汉和亲;从敕勒人的引吭高歌,到鲜卑族的民族相融;从阿拉坦汗的重农耕、兴手工,到钟金夫人开马市、筑板申;从旅蒙商人的北上探路,到移民潮下的西口之风:
  从蒙古青年奔赴延安,到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成,演绎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个地区有过矛盾、冲突、流血战争,但团结统一、和谐相融,始终是发展的主流,九九归一,融汇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其间,有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有过重大影响,一是昭君和亲,用和亲的手段解决政治矛盾,实现了和平统一;二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北方民族实现了大融合;三是明代蒙古首领阿拉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与明廷议和,促成中原与塞北互市贸易的进步之举;四是明末清初“走西口”演绎出长城内外蒙汉民族的团结相融;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乌兰夫等一批老一代革命家成功地实践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主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敕勒川地区成为内蒙古乃至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全区的主要科研院所、重点高校、艺术院团汇集于此,广播、影视、报刊、出版、互联网积聚于此,现代化的体育、会展、文博场馆齐备,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毗邻京津的优越区位,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技术支撑和发展平台。敕勒川区域人杰地灵,经济基础强胜,文化底蕴深厚,有条件成为内蒙古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三、举办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寄予的希望
  文化建设可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没有提升到应有的位置。只有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才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要高度重视其两个显著的功能,一是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在物质产品生产中融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其价值与品位。给人以更多的审美艺术享受,在人民大众步入小康的进程中,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唤。本次论坛选取内蒙古一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专题研究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寄希望在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激励下,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通过本次论坛,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地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二要发挥文化产业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提升作用,发掘传统产业中的文化因素,提高文化附加值。三要强化文化产业与传统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通信、会展、教育培训、健身休闲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四要推动文化创意和品牌的多形态开发,提升和改造传统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五要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不断成长、健康发展。六要突破区域限制,加强区域产业布局,促进跨区域产业协作,推动区域间文化产业对接、联动和转移。同时要加强部门与单位、机关与社团、政府与民间的广泛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以上各个方面还请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提出宝贵意见。
  本次会议安排了一天半时间。其中,用一天的时间在包头市区请各位专家、学者和五市代表发表高见,明天上午到土右旗听取开发敕勒川文化产业园区的介绍,参加敕勒川博物馆的剪彩仪式,并进行论坛总结。论坛结束后,会议发言材料并大家的真知灼见将汇集成册,正式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汇报。
  感谢包头市委、政府和土默特右旗旗委、政府对本次论坛提供的优质服务!感谢各位学者为论坛付出的辛劳和贡献;感谢新闻界的同志们对论坛的全力支持,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