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19昭君文化高层论坛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湖北、陕西、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七十年来昭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展开主题研讨。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会长伏来旺应邀出席。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冀(兼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会长)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敕勒川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团结、统一、和睦、相融,共同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昭君文化作为敕勒川文化的六大亮点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昭君出塞用和亲的手段解决民族矛盾,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昭君文化是中国和亲文化的代表,一直被民间广泛传颂,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相融的历史佳话。弘扬昭君文化不仅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同时更具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现实意义。
马冀作论坛主旨发言时指出:从文化构成上说,昭君文化集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于一身,是集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是敕勒川地区,多元文化的代表。这样的多元文化具有深刻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王昭君一生的丰富经历使她有幸体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昭君的形象由西汉和平女神的正剧形象,到魏晋以后逐渐转变为悲剧人物,直到近七十年才恢复历史真相,转化为民族友好使者的正剧形象,弘扬了正能量,引导着主流舆论。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作为敕勒川文化的亮点品牌,不断得到学界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