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坦汗(1507—1581),又称俺答汗,蒙古族。成吉思汗十七世孙,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济农次子。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二月一日,幼时养于驻牧土默川的蒙古勒津(土默特部落的前身)部落的锡尼凯乌尔鲁克、额伯凯阿噶之家。正德十三年(1518),任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
明嘉靖三年(1524),兀良哈部东来攻掠,年16岁的阿勒坦汗派遣图古凯延等率兵击退来犯之敌。成年之后,他亲率部众六次征讨兀良哈部;四次进军青海,征服卫郭特和撒拉卫郭尔;多次深入新疆,征伐瓦剌四部。终于称雄北徼,长北方诸部。在与明王朝的军事斗争中,阿勒坦汗采取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绕道奇袭等战术,屡屡获胜,多次进入山西、河北,一度围困北京,取得赫赫战功。为此,蒙古汗廷赐他勃多汗称号。蒙古人尊呼他为“圣狮”。
阿勒坦汗在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土默特的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和建筑业。土默特是以畜牧为主业的部落。阿勒坦汗主政后,畜牧业得到发展,畜产品自给有余,逐年增长,具备同内地农区贸易的经济条件。明隆庆五年(1571),土默特在与明互市交易中,上市成交的马匹为6 037匹,翌年为6 943匹;明万历元年(1573)为11 493匹,万历四年为12 670匹。阿勒坦汗发展农业,主要依靠出边汉人。嘉靖三十三年(1554),白莲教教徒吕鹤、赵全、王廷辅、李自馨、丘富等投奔土默特。阿勒坦汗听其建议,出榜招纳边内汉人,在板升周围从事农业生产。数年之间,板升汉人达5万余人,开田万顷,村连数百,“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国无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四)。嘉靖三十年明蒙互市时,土默特部曾提出用牛羊换粮食的要求,到隆庆五年,再度互市,就再没有提出这种要求,说明土默特部已不再需要明朝的粮食了。手工业方面也呈现繁荣昌盛景象。产品有弓箭、戈、矛、盔甲、皮箱、摇车、银碗、金杯、金鞍、辔、踢胸、金印、念珠、酒、高烛等,并出现烧砖、造纸等手工业中心。
土默特经济的繁荣,推动城镇和寺庙的建设。嘉靖二十五年(1546),阿勒坦汗到长城以南晋陕等地招收各种匠人来土默川筑城建寺;嘉靖三十六年,修建五座塔和八个板升;嘉靖四十四年,在现美岱召村修筑大板升城,做为土默特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隆庆六年(1572)至万历三年(1575),建成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
阿勒坦汗还是明蒙友好局面的开创者。为顺应蒙汉人民和睦相处的大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从嘉靖十年(1531)到二十九年(1550),曾连续派使者入明,要求明蒙互市,表示:“自后民种田塞内,虏牧马塞外,恪守信誓,不许出入行窃。”但均遭明廷拒绝。嘉靖三十年春,阿勒坦汗屡叩宣大边陈款。三月,遣恰台吉至宁远堡求通贡互市,留虎剌记等人为质,又缚送明叛卒朱锦等以示诚信,明蒙双方遂达成互市协议。从五月初至七月,先后以镇秃堡、新开口堡、延绥、宁夏为市口,用马匹易缎布等物。但不久因土默特部要求扩大贸易遭明廷拒绝而停止。此后,阿勒坦汗仍连续派使乞贡求和,直到隆庆四年(1570)十一月,明蒙才又达成通贡互市协议。
隆庆五年(1571)五月,明廷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封各部首领六十多人分别为都督同知、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阿勒坦汗上谢表,进贡马509匹、镀金鞦辔、马鞍各一副。五月底至十一月,右翼三大部先后在得胜堡、新平堡、张家口、水泉营、延宁等处与明朝官民进行互市。此后,阿勒坦汗为维护明蒙友好关系,使贡市不受干扰破坏,采取措施禁戢部落,惩罚破坏者。
同年,西藏的阿兴喇嘛来到土默特,向以阿勒坦汗为首的土默特贵族、官员介绍黄帽派喇嘛教的教义、教规,并劝阿勒坦汗邀请西藏活佛索南嘉措来土默特传教。阿勒坦汗从此皈依黄教,并派遣使者前往甘丹寺礼请索南嘉措。索南嘉措约定与阿勒坦汗在青海三角地带会晤,阿勒坦汗与右翼封建主议定,在青海的察卜齐雅勒地方建寺,作为会晤之所。万历五年建成,明廷赐名仰华寺。八月,阿勒坦汗率众西行迎佛,于翌年四月抵达青海。五月十五日,阿勒坦汗陪同索南嘉措前往新落成的仰华寺,举行盛大法会。阿勒坦汗敬封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尊号,索南嘉措则敬封阿勒坦汗为“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彻辰汗”尊号。万历七年(1579),阿勒坦汗偕同达赖喇嘛的全权代表栋科尔满珠锡哩胡图克图回到土默特。从此,黄教开始在蒙古右翼地区广泛传播。阿勒坦汗为巩固其统治,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建立大明金国,设置职官体系,晚年还制定《阿勒坦汗法典》和税收办法。阿勒坦汗有九子:黄台吉(都隆僧格)、不彦台吉、铁背台吉、丙兔台吉、把林台吉、哥力各台吉、不他失里黄台吉、沙赤星台吉、依儿将孙台吉。
明万历九年腊月十九日(1581年2月19日),阿勒坦汗病逝,终年7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