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旗县专题 > 内容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来源:本站 作者:董利桐 日期:2024/12/18 浏览量:204次
字体:     



   在辽阔的北疆大地上,有一段古老的长城,它蜿蜒起伏,穿越山川,见证了千年的风雨沧桑。这就是固阳秦长城,一段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奇迹。

   随着时代的步伐,固阳秦长城不再只是历史的遗迹,它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共同探索、传承与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个建成开园的以秦长城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以东西走向秦长城为中心,总面积20平方公里,以林草地为主,其中近期建设的核心区3.72平方公里。主要建成有秦长城文化展厅、秦长城学术报告厅、北塞驿、色尔腾凯旋广场等,并设置了石筑长城、烽燧等15处游客打卡点。

   固阳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30万众在战国赵北长城北侧新筑的一道长城,公元前127年西汉武帝派卫青在该道长城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沿用。县境内墙体总长95.6公里,沿线布设173座烽燧,5座障城,是一个完备的古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固阳秦长城不仅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更是中华民族由多元到一统的实物见证,对研究古代早期长城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文旅项目,穿越千年绝美之旅,触摸秦长城历史容颜,游文化交融胜地,观秦汉礼仪之美,赏长城内外美景、聆听历史的声音……

   202451日,在固阳县一场视觉文化盛宴正在上演。城门外骑兵站立,城楼上号角响起、战鼓齐鸣、战旗飘扬,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换上新装”,揭开面纱全新迎宾!

   提到游园感受,现场来自包头的彭女士说:“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游园活动让人眼前一亮,场面特别震撼,沉浸式表演仿佛穿越到了秦汉时期,来了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感受到了固阳厚重的历史积淀!”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开园活动,将文物保护主题贯穿始终,共举办“穿越千年·梦回秦汉”最美旅拍、秦长城徒步大赛、“长城内外是故乡”主题文化活动、“追寻秦长城记忆”中小学生科普研学活动、秦长城历史文化学术讲座等五场演艺+文体旅活动,《昭君出塞》《塞上秦风》等实景演绎,秦战旗、施礼相迎的“秦汉人”、茅草屋等视觉冲击,看展示、听报告、登长城等亲身体验活动,让游客以不同形式感受到固阳秦长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随着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盛大开园,不仅为游客们揭开了一段厚重的历史篇章,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紧接着,包头市文联文艺创作基地的揭牌仪式暨秦长城书画摄影展的举行,更是将这份文化的魅力与艺术的灵感完美融合,为公园的文化氛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3日,包头市文联文艺创作基地揭牌仪式暨秦长城书画摄影展、“拥抱伟大时代 植根百姓生活”——包头市文联主题采风创作活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举行。市县两级文联、书法家协会的艺术家和县文旅局参加揭牌仪式。

   在包头市文联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艺创作基地的成立揭牌仪式上,艺术家们以笔墨抒怀,用镜头捕捉,将秦长城的雄浑与壮美定格为永恒的艺术篇章。这股文艺创作的热潮不仅激发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尊重,更为后续的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的签约揭牌仪式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举行时,它不仅是对秦长城历史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与传承,更是对之前文艺创作成果的一次深刻回应与艺术升华。

   6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通史研究室长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共固阳县委、固阳县人民政府、古代史研究所古代通史研究室、包头市社科联(院)联合主办。

   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赵现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齐继伟,包头博物馆馆长张海斌等市县专家、学者参加本次活动。

长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在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坚实扎根,那段蜿蜒千年的雄伟身影,在学术挖掘的加持下,愈发鲜活起来。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其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而今,随着‘千年守望·筑梦北疆 41°固阳献’第二十一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启幕,这里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共同探寻长城的深邃内涵,让这份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82日晚,“千年守望·筑梦北疆”“41°固阳献”第二十一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节开幕。上空久久回荡着“长城万里今安在,秦砖汉迹看固阳”的颂赞之音。八宝飘香、歌曲嘹亮、烟花绚烂,展铺云集,无人机翱翔、马头琴悠扬,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共赴长城之约,领略固阳魅力。

   当晚举行的开幕式,是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开园以来,首场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整台晚会的主线由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地理走向途经的九个省市代表性节目串联而成,分万里长垣起临洮、长亭古道芳草连、秦风魏韵紫塞边三个篇章。形式有甘肃花儿、长城组诗朗诵、戏曲秦腔、陕西腰鼓、山西歌曲、河北杂技、鄂尔多斯舞蹈以及相声表演等,固阳《秦长城》歌曲将整场晚会气氛推向高潮。开幕晚会上,还进行了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球征集二十年合作伙伴发布仪式、秦长城老照片征集发布、北纬“41°固阳献”品牌推荐仪式等。演出融合声、光、电多种元素,让长城这一文化符号闪耀在观众心中,与现场大型无人机表演、璀璨的烟花交相辉映,浪漫共话“长城美、长城长,长城两边是故乡”。

   2024年秦长城文化旅游节活动持续一个月,向世人全方位地展示“中国正北黄芪之乡”——多彩固阳的深厚底蕴和特色魅力。包括经典老歌·唱响秦长城、热辣滚烫摇滚音乐节、军旅之夜等4场晚会类活动,全民健身芪待你来·秦长城徒步大赛、荧光夜跑、秦长城(金腰带)超级越野赛等3场体育类活动,社区之光大舞台、街头演唱会、少儿文艺专场等5场群众性活动,少儿勇士挑战赛、秦长城AR沉浸式剧本游等5场研学类活动,《昭君出塞》大型实景剧演绎、秦长城国风服饰展演等2场演绎类活动。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场美食盛宴。活动期间,广富盛誉的41°固阳献”农产品通过美食文化节、后备厢集市等集中展现,并集结了国内优秀企业的采购代表团深入固阳,通过采购直联的形式,为当地百姓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

   长城脚下心连心,多彩固阳同筑梦。“千年守望·筑梦北疆”“41°固阳献”第二十一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是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此次文化旅游节的主会场之一,上新了大地艺术、秦汉战场军事研学、烽火传递模拟演练、汉服美拍和非遗莜面制作等五项内容,真正集历史、军事、建筑、服饰、美食五位融于一体。

   本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启幕,固阳再次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份对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弘扬,不仅体现在对秦长城这一历史遗迹的深情守望中,更是在千人搓莜面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人们不会忘记,2023721日,秦长城美食文化节在固阳希望广场举行,在美食节中,一场“千人搓莜面,万人来品鉴”的大型美食互动活动成为全场焦点,活动成功申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最终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最多搓莜面”人数之最的认可。成为固阳美食文化中的又一项殊荣。成为固阳一项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

   固阳县地处北纬41°黄金纬度带,气候冷凉,四季分明,全县共有60余种“三品一标”认证的农畜产品。其中,包括正北黄芪、莜面在内,共8款农产品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这些农产品因集营养保健、美味养生于一体,被当地人誉为“固阳八宝”。

   为了能让这些优质农品走进大众的厨房,固阳县发布了41°固阳献”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让固阳农品抱团借势出行。本次秦长城美食文化节又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与传统美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千人搓莜面大赛。本次大赛是秦长城美食文化节的亮点,大赛由当地餐饮企业和社会团体参加,1001名来自不同行业的选手参加现场搓制莜面,一边展示着固阳莜面的独特魅力,一边重温着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搓莜面活动成为固阳县农业文化的一项标志性活动,也是以莜面为代表的固阳农业文明的一次高光时刻,其意义不仅在于比赛规模庞大,更在于举行的活动本身所传递着对农业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固阳县秦长城美食文化节和千人搓莜面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固阳县农业发展的一次肯定,更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通过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固阳县不仅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也是固阳县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今后,固阳县将继续加强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农业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固阳县将农耕文化呈现给更多的人,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好乡村。以固阳莜面为代表,继续走在传统农耕文化的发展前列,创造更多的惊喜和机遇。

   固阳魅力独具,文化璀璨夺目;秦长城活动风起,历史篇章云涌。从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正式开园,到秦长城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再到千人搓莜面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的壮举,固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与脚步。我们相信,在固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定将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文化之花,成为北疆大地上一颗永不褪色的璀璨明珠。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