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聚焦 > 内容
会员在呼和浩特开展文化调研
来源:本站 作者:都 兰 日期:2024/8/12 浏览量:575次
字体:     

地层截面图人称“无字天书”


5月27日,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组织部分专家在呼和浩特进行文化建设与对外传播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大窑文化遗址、敕勒川草原进行实地考察。秘书长郝党政、副会长杨存旺、名誉会长伏来旺、理事高景哲、内蒙古博物院汪英华及属地文化部门专家等参加本次活动。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33公里处的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坡上,是远古人类石器制造场,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在南山阴坡从东向西依次形成8道冲沟,使地下埋藏的远古石器显露出来。其中,大窑遗址中的二道沟、四道沟是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

据陪同调研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本很荒凉,现今人们看到的绿化树木全部为近些年为了保护地质植被所栽种。山坡上遍布花岗片麻岩和燧石(俗称火石),由于这些石头极易成形且质地坚实,是打制石器的绝好材料。这里出土的石制品种类多样,器型有石核、石片,多为砍器和刮削器。其中,龟背形刮削器十分独特。

内蒙古博物院专家汪英华带领大家观看了采石场,并对大窑文化遗址的挖掘与保护过程进行讲解。汪英华说:“从大窑石器制造场出土的遗物来看,这里是一处极其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它包括4个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同一处地层保存有四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在南山阴坡从东往西依次形成八道冲沟,使地下埋藏的远古石器显露出来。在考古专家的引领下,调研人员在大窑遗址的四道沟查看了第四纪地层剖面。该剖面高达16米,土质层次分明,工作人员在每一地质时期的土层进行了标注。一眼望去,可尽览地球沧海桑田50万年到1万年前的地层变化,故而这一地层截面被学界称为“无字天书”。专家介绍,人类生活的地面每隔一定的年代就会形成一个地质层,大窑文化遗址的地层时间是通过放射性碳素断代、石器型制鉴别等考古学方法测定得出的。

大窑文化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考古文物工作者发现的重要遗址,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重要时期证明。这一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内蒙古阴山地带早在远古时期就曾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我们打造和建设北疆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了解大窑文化的意义与考古内涵后,会员们认为:作为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依据,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与推广,努力使这一发现转化为基础知识,进入教学范围,使中华文明起源多元的理论依据让更多的人知晓。

在敕勒川草原,调研人员听取介绍后认为,把山、水、草原等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景观、民俗体验等活动相结合,再辅助休闲娱乐服务功能的方式,为本地文旅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