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珍闻 > 内容
大召铁狮子及其铭文
来源:本站 作者:韩国栋 日期:2025/6/17 浏览量:19次
字体:     

大召内,大雄宝殿前有对铁狮子,造型很特别,它们都是前腿直立,后腿蹲立的样子,它们四百年来守候着身后的大殿。大雄宝殿前安放铁狮子,长期以来使得观者迷雾重重。虽然其铸造时间、铸造者都铸刻在铁狮子背上,但是其用途、铸造的投资人等令人不解。当然,在诸多迷惑中,尤以其用途这一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种说法是这对铁狮子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令山西匠人陈氏打造的,放在大召殿前象征着皇权和王权,也象征着皇上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另一种说法就是大召讲解员告诉游客的解说词:这两个铁狮子的名字叫朝天犼,天安门华表上就是这样两个朝天犼,一个叫望君出,一个叫望君归。民间不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龙有九子,各个不同。其中,朝天犼就是龙最小的儿子。一是可镇城,二是可镇海,三是可壮寺观。此外,朝天犼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其实,两种解释均是错误的见解。

大召铁狮俗称“朝天犼”,无疑是正确的,但它是明代遗物,铭文上明明写着铸造的日期,说明它并非康熙年间铸造。它立于大召大雄宝殿的门前两侧,用生铁铸造而成,特别是它背上铸刻的铭文明晰地告诉人们,它是铸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由大同金火匠人陈二铸造。

大召铁狮子为一对,它的造型基本相同,尺寸稍异,左侧的狮子高0.86米,右侧的狮子高0.82米。两狮皆空腹,呈蹲立状,头向上昂,环眼、立眉、阔口、翘鼻,形象生动。两只狮子背上的铭文,左为蒙文、右为汉文。铭文有铸造年代,金火匠人及许愿人姓名等内容。对此学者们均认为其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和冶炼水平,但有一点似乎与大殿内银塑释迦牟尼佛像很不相称。对此,也有人提出疑问:那对铁狮子为什么放在了佛殿前?究竟有何意义?这确实是个应当探寻清楚的问题。铁狮子背上铸有铭文,解读其铭文应该是考察上述问题的捷径。在左狮的背上的铭文字迹模糊难以认读,右狮背上的铭文为汉文,尚可解读,谨照录原文并加简注,以供参阅:

天启三年九月

吉日大同北草场

金火匠人陈二一人成

造与虎吃兔

温布黄台吉许愿

住帖狮子一对

太子更布习林囗

监造古什还金

宰生迟库儿

白言恰吉独按邦什

恰脑烟恩克吃儿

我力白图克克邦什

汤谓恰克帖气

奔把恰

 

这段铭文,给人的印象是蒙古语和汉语组合后用汉语写的,由于匠人的文字水平,除了字形不规整,而且还有错别字,如把“铸”写成“住”,“铁”写成了“帖”,在所列的相关人员名字的译写方法,采用了大致谐音。但通过铭文上的部分内容可以略知一二,铸造此狮子的匠人是大同北草场金火匠人陈二。大致意思是将铁狮子造与虎吃兔,这里的虎吃兔应该是一个人的名字。接下来温布黄台吉许愿,这里的温布黄台吉即素囊洪台吉。

日本学者森川哲雄在论文《关于十七世纪初内蒙古的三位佛教宣扬者》是记载,素囊洪台吉是阿勒坦汗、三娘子所生儿子博达锡里的长子,汉文史籍记为“哑不害台吉即温布,又名素囊”。而《阿勒坦汗传》记载了“无边信仰的温布洪台吉”,简要事迹说的就是素囊洪台吉:一是自黑虎年(1602年)间,受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汗和三娘子之委派,温布台吉等五人统领五部蒙古兵护送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到拉萨。第二年返回时,按照四世达赖喇嘛的安排,将迈达里活佛迎到土默特地区,使其法驾坐于大召寺达赖喇嘛的法座上;二是1602年到1607年的5年间,与扯力克、祖母三娘子一起主持了一百零八卷《甘珠尔》经文的蒙文翻译工作;三是效仿西藏佛教史上多次出现的尼泊尔公主用珍宝建造了西方四佛之一不动金刚佛——召阿格素毕之塑像,供奉在大召东侧庙内;四是在大召东侧建立与大召没有多大区别的第二座寺院,即呼和浩特小召寺。

在佛经翻译方面,温布洪台吉也做了积极努力。他除了参与和支持上述《妙法白莲花经》《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佛教经典的蒙文翻译之外,还独自提议并委托锡埒图·固什·绰尔吉翻译了11世纪西藏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的传道歌集《米拉日巴道歌》以及西藏噶当派开山祖师仲敦巴大师的《宝鬘论》,大约缘于这个缘故,素囊也有了洪台吉称号。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素囊洪台吉要称谓自己为黄台吉呢?原来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汗病逝后,在扯力克汗长孙博硕克图(即卜石兔)承袭顺义王的过程中,素囊也在祖母三娘子的支持下,宣称:“封王一事,是我的母亲五兰比吉亲随把汉那吉投降明朝开始的,祖父去世应给把汉那吉封王,把汉那吉去世,应给我的父亲博达锡里封王,我父亲去世,应由我袭王位,如不给我封王,我必不能甘。”

在这里素囊所称谓的黄台吉(这是明朝人的叫法,其实就是洪台吉),洪台吉一名在北元时期只有继位汗王的台吉才可拥有,如森格都隆系阿勒坦汗长子,是土默特部汗位的继承人,而阿勒坦汗的爱孙把汉那吉虽是阿勒坦汗的爱孙,为“隆庆议和”立下大功,也只能称大成(大臣)台吉。素囊写上黄台吉,目的是与法定继位人卜失兔分庭抗礼,以对抗达延汗留下的“嗣位以长”的遗训,他要开展抢夺王位的活动。

接下来素囊与他的同盟者毛明暗率部逐赶卜石兔汗,把象征汗权的座纛等恃强夺去。同时针对明朝提出的承袭顺义王,承袭者须与忠顺夫人合婚的条件,素囊极力阻挠祖母三娘子与卜失兔合婚,而三娘子亦藏匿王印企图私自授予素囊,以至两年后的1609年,卜石兔袭王一事毫无进展,从而引起各部首领的不满。这一年支持卜失兔的蒙古贵族五路台吉联络73台吉,集合十余万部众,聚丰州滩,为卜石兔做主。而素囊与三娘子也调集精兵与五路台吉为敌,动乱一触即发。这时明朝为避免土默特部发生战乱,危及自己的封疆,即以名马、珍宝和白银协调素囊,免除了一场厮杀的发生。接着明朝又“密谕”三娘子与卜失兔合婚“以成王封”。

当时的三娘子,虽已年届花甲,仍按明方的要求,与卜石兔合婚,于是右翼各部首领联名向明朝递交了卜石兔承袭顺义王的保结,素囊也不得不在保结上列了名,1613年卜石兔终于承袭了顺义王爵。但是,明朝在卜石兔袭爵的同时,又封素囊母亲大成比吉为忠义夫人,升素囊为都督同知。要知道都督同知是“隆庆议和”后明朝只授予右翼鄂尔多斯与永谢布万户首领的官衔。得此殊遇,素囊变本加厉地与卜石兔“相角”。据《明实录》记载,素囊先后领有互市市赏、八大板升以及更多部众之后仍不满足,又借口“家事未了”,强行占有了“释迦牟尼寺(大召)”。接着便仿效内地庙宇、衙门前摆放石雕狮子的惯例招募金火匠人,铸造了一对铁狮子,并在狮背上的铭文中留下自己的名讳,堂而皇之地摆放在大雄宝殿门前,用以宣示只有他才是土默特之王。而“太子更布习林,监造古什还金”这句话的意思是其儿子习林负责监造这一铸造工程的,素囊这里把习林称作“太子”,是有用意的,因为在古代,太子是王位的继位人,这是在为他自己完成承袭“汗王”奠定基础的。而最后的“宰生迟库儿、白言恰吉独按邦什、恰脑烟恩克吃儿、我力白图克克邦什、汤谓恰克帖气、奔把恰”,因没有准确地对音译字,解释起来比较困难。当金火匠人将铁狮子铸成之后,素囊让他把自己的名字铸刻在铁狮子上面,而且还排在出资者的前面。这里除了对汉族工匠表示尊重外,也反映了17世纪初来自长城内的铸造和冶炼技术。

然而事与愿违,就在素囊为自己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安放铁狮子不久后,便于1625年去世了,而其子习林则在投降林丹汗之后,随林丹汗向西逃奔,后不知所终。但安置在大召佛殿前的铁狮子及其铭文存留至今,却成了400多年前记载土默特部人文的一份历史资料。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