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文史 > 内容
抗日战争之先声 爱国主义之凯歌
来源:本站 作者:董恒宇 日期:2010/12/15 浏览量:998次
字体:     

                                     ——绥远抗战及其意义和启示

    七十多年前,发生了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昭垂青史的绥
远抗日战役,今天,当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依然心潮涌动,备受震撼和激励。
一、绥远抗战的前前后后
    绥远抗战发生在1936年8月至12月间。那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四省(黑、吉、辽、热),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又对华北发动新的进攻,策动“华北五省(冀、鲁、晋、察、绥)自治运动”,并加紧实施“满蒙计划”,将魔爪伸向内蒙古,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纠合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李守信和汉奸王英等加速准备进犯绥远(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大肆扩充伪军。1936年5月,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成立以德王为首的伪“蒙古自治军政府”和德王任总司令、桌特巴扎普为副司令、李守信为参谋长的伪“蒙古军司令部”。麇集在察北的伪军4万余众。8月,李守信部2万人进犯绥东陶林(今察右中旗),日军开抵张北,伪蒙军一个骑兵师进犯绥北百灵庙一带,悍然发动侵绥战争。
    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高潮中,傅作义将军率部奋起抗击,打退了日伪对绥东、绥北的猖狂进攻,取得了震惊中外的绥远抗战的胜利。
(一)红格尔图保卫战
    傅作义部彭毓斌骑1师和董其武218旅驻防的红格尔图为绥东战略要地和绥远的门户。
    1936年7月底,日伪军于志谦、马龙和王道一部4000余人进犯红格尔图,傅作义命令师长彭毓斌、旅长董其武指挥第218旅一个团、骑兵师一部,与敌激战,毙敌350余人,俘虏副司令马龙以下60余人,残敌逃回商都。战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派南汉宸带亲笔信给傅作义,情真意切,极大地鼓舞了傅作义将军和驻绥部队。
    11月13日,由田中隆吉指挥下的李守信伪蒙军和王英“大汉义军”5000余众再度进犯红格尔图。傅作义决心发起红格尔图战役,遂令彭毓斌为总指挥、董其武为副总指挥,指挥骑兵师、第218旅与日伪军激战,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并击落日军飞机一架。17日夜,董其武命令一部包围红格尔图东北5里之土城子的日伪军指挥所;一部在土城子以东设伏,截击溃退和增援的日伪军。
    战至18日,傅作义命令两个团和一个炮兵营驰援前线。日伪军也将兵力增加到7000余人。凌晨,彭毓斌、董其武命令部队抢在日伪军之前发起总攻,将敌分割包围,日伪军仓促应战,顽抗至拂晓,丢盔卸甲东逃。8时,傅部乘胜追击,日伪军余部至察哈尔省境,战役结束。
    红格尔图之战以少胜多,捣毁日酋田中及王英司令部,毙伤日伪军1700余人,俘虏3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辎重、纪要文件和电台、密码本等。此役,粉碎了日军侵占归绥的企图。
(二)收复百灵庙之战和进驻大庙之战
    百灵庙是绥远交通、商旅、宗教和军事要地,西可达甘肃、新疆。自德王投靠日军后,该地即沦为日军侵犯绥远的桥头堡,盘踞着日军特务机关、伪蒙军1个师,总兵力达3000余人,设防极为森严。
    红格尔图战役后,傅作义决定乘胜先发制人,发起百灵庙战役。以孙长胜、孙兰峰为前敌总指挥、副总指挥,以董其武部总预备队。11月23日黄昏,傅部1个骑兵团、3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由归绥出发,冒严寒、踏积雪,秘密急行军,于晚9时许抵百灵庙附近。夜12时,傅部发起攻击,很快占领外围山头。日伪军拼死抗击,激战至24日晨,傅部摧毁多出日伪军阵地,攻占北山,袭毁机场,断其后路。8时许,日伪全线崩溃,败退大庙。此役,傅部毙伤日伪军近1000人,俘虏400余人,缴获大量战备物资。
    12月2日,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进行反扑,被击退。傅部毙伤日伪军副司令雷中田以下500余人,俘虏200余。伪蒙军4个旅反正,收复大庙。至“七·七”事变前,日伪军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绥远抗战的历史意义
    绥远抗战,是全面抗战前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它开创了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战胜并驱除日伪军的先例,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毛泽东主席致傅作义将军的贺电中指出“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的先声”,肯定了绥远抗战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蒋介石也致电祝贺,称:“百灵庙之收复,实为我民族复兴之起点”。 彭毓斌、董其武等五人还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
    绥远抗战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中国军民无不扬眉吐气,欢欣鼓舞,迅速掀起了新的抗日救亡高潮。贺电、锦旗从全国各地像雪片似的函电飞向归绥,热情洋溢地祝贺、慰勉和歌颂绥远抗战将士牺牲救国的精神。一场声势浩大 的募捐和援救绥运动也在全国 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何香凝先生出资购买药品,黄炎培先生携巨款至绥,陈嘉庚先生 捐献巨资,浙江慈溪严陈氏丈夫被日军杀害,倾其家产,将12万元汇寄傅作义将军……据专门负责接受 援救绥事宜的“绥远军民联合委员会”统计,全国各界捐款达300余万元之巨。抗日救国会向全国民众发出捐款“一日所得”援绥的号召;全国大、中学校开展捐薪一日,节食七日或绝食一日,将 伙食费捐献;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发起捐献“万件皮衣”运动等等。绥远当地、平津沪宁远至云贵川爱国团体纷纷派出的慰问团、看护队、服务队、宣传队、演出队来绥劳军。一时间,归绥成为 全国爱国人士的聚集地。援绥运动涉及阶层之广,参加人数之众,社会影响之大,为抗日战争史上所罕见。
    绥远抗战的胜利,也深深地触动了为蒋介石背负“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将军,他慨叹地对将士说,为什么我们剿共两年多,也没人来慰问;而傅作义同敌伪军打了这么样的一仗,全国就来慰问呢?在一定意义上,绥远抗战成为促发“西安事变”的导火索,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于12月12日共同兵谏蒋介石,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进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总之,绥远抗战,挫败了日寇侵占绥远进而入侵西北的图谋,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增强了救亡图存必胜的信心。绥远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光辉一页。
三、绥远抗战给我们的启示
(一)爱国主义的典范
    绥远抗战是傅作义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结果。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936年冬,当日本帝国主义实施占领绥远的战略企图,傅作义将军不顾蒋介石、阎锡山“不可轻启战端”的阻挠,动员绥远将士以“守土有责,不可坐视”的决心,坚决抗战,他的主张得到了各级军政人员的一致拥护。傅作义将军并对部队官兵秘密进行爱国和抗战教育,印发抗战读物,鼓励官兵同仇敌忾,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他用“誓保国土,以尽责任,决心牺牲,以雪耻辱”作为训练口号,激励斗志。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战斗在第一线的官兵才不畏强敌,不畏险阻,不怕牺牲,敢打敢拼,奋勇杀敌,取得了绥远抗战的胜利。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着多方面的力量。在绥远抗战中,蒙汉团结,僧俗团结,军民团结,并肩作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在红格尔图保卫战中,当地蒙汉群众帮助守军修筑工事,埋设地雷、抬伤兵、运子弹、送水送饭。仅修筑工事,就有2000多名民工参加,他们用40多天时间,修筑了深宽各3公尺的围城壕,5个大碉堡和各种掩体及交通壕。工商业者也同心协力,全力支援。蒙汉民众组织担架队、救护队、支前队,军民一心,团结一致,抗击日伪军,保卫神圣的国土,使人民免遭残害,他们都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战先锋。
(二)统一战线的实践
    重温这段绥远的历史辉煌,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最终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胜利。
在绥远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做了多方面的统战工作。红格尔图第一次保卫战打响之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于10月26日致函蒋介石、阎锡山、傅作义和西北将领,指出局势危急,“非抗战不足以图存,深信绥远抗战一起,西北数十万健儿携手联合起来,为保卫西北而战,为保卫全中国而战。”给了傅将军及其官兵极大的鼓舞。百灵庙之战时,中共中央又于12月1日发出了关于绥远抗战的通电,要求南京政府“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开放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并号召全国人民自动组织各种抗日团体与武装力量“援助现在绥远坚决斗争的英雄将士”。在这则通电的鼓舞和号召下,全国掀起了蓬勃的盛况空前的援绥运动。百灵庙大捷后,毛泽东主席又派南汉宸赴绥慰问,赠送一面“为国御侮”的锦旗。
    中共中央所做的一切既是对绥远抗日将士的支持和鼓舞,也是实施、壮大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1933年长城抗战至1945年日本投降,傅作义部在晋察冀和绥远坚持抗战12年之久。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将军通电北平“和平解放”,9月19日,董其武、孙兰峰将军率部举行绥远起义,对绥远和平解决做出重大贡献。我们今天纪念绥远抗战,具有重大意义。前辈的光荣业绩在激励鼓舞着我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凝聚人心,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