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探幽 > 内容
突厥:第一个创造文字的草原民族
来源:本站 作者:吉文 日期:2012/8/20 浏览量:6098次
字体:     

文章配图                  

   从北朝到隋唐时期,鲜卑、柔然、敕勒、突厥、回纥等草原民族逐渐兴起,先后来到内蒙古地区,他们的铁骑狂飙突进,以积极活跃的姿态参与到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潮流中。
  柔然系东胡苗裔,与鲜卑同源。但也有记载说柔然是“匈奴之裔”、“匈奴别种”、“塞外杂胡”。传说柔然始祖名木骨闾,是鲜卑拓跋部的奴隶。他因罪当斩,于是出逃到女水(今内蒙古武川县境)一代,开始积聚力量。到木骨闾之子车鹿会进一步扩充实力,并自称“柔然”,其意为“贤明”或“礼仪”。而北魏太武帝则改用音近而有贬义的“蠕蠕”为其族称;唐修《晋书•载记》称为蠕蠕;南朝称为芮芮;齐、周、隋史书中称茹茹。他们辫发左衽,居穹庐毡帐,逐水草畜牧,无文字,以刻木记事。公元402年(北魏天兴五年),其首领社仑自号“丘豆伐可汗”,柔然汗国正式建立,汗廷在若落水(今蒙古国土拉河)畔。社仑可汗效法北魏,立军法,置战阵,其骑兵威震漠北。柔然在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中驰骋于蒙古高原,先后迫降高车、丁零等部,又征服西域诸国,并且不断南下进攻先前的宗主国北魏。北魏不得不多次大规模出兵北伐,乃至皇帝亲征或巡边,同时还修筑长城抵御。柔然和北魏的长期征战,大大削弱了北魏的国力。但柔然自己也损失惨重,国力日渐衰微,被奴役的各部族纷纷起而反抗。公元六世纪初,柔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大批部众降附北魏。北魏灭亡后,虽然有阿那壞可汗的短暂复兴,但毕竟无力回天。此时,另一个北方民族突厥已经强大起来。公元555年,突厥大举进攻柔然,柔然汗国灭亡。柔然汗国先后经历19位可汗,持续了153年。
  敕勒亦称铁勒、高车,源于丁零,原居贝加尔湖附近。北魏统一蒙古高原后,太武帝从漠北迁30余万帐落敕勒人到漠南,他们把漠南居住区称为“敕勒川”。5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敕勒人大都已鲜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牧歌。
  突厥是铁勒的一支。“突厥”一词,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写。突厥是第一个拥有本民族文字的草原民族。其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发现的树立在今鄂尔浑河畔的突厥文《阙特勤碑》及随后发现的突厥文《毗伽可汗碑》是现存最珍贵的突厥族文化史料。二碑分别记述后突厥汗国的建立者阿史那骨吐禄的长子毗伽可汗和次子阙特勤的生平事迹和功绩。二碑俱分汉文和突厥文两部分。阙特勤碑的汉文碑文为唐玄宗亲书,而毗伽可汗的汉文碑文则是唐史官李融书写的,突厥文部分则由两人的外甥也里特勤撰写。
  突厥的起源地在叶尼塞河上游,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部落。《周书•突厥传》中记载了一个神话传说:突厥人的祖先与狼结合后,生下十男,十男长大后,各娶妻生子,自为一姓,阿史那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移居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5世纪中叶,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柔然人称他们为“锻奴”,即从事锻铁工作的奴隶。他们掌握发达的冶铁技术,但生活以游牧经济为主。从5世纪末叶起,被柔然奴役的各部落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为激烈。突厥人也逐渐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公元546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铁勒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公元552年突厥打败柔然,阿史那土门遂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553年,土门死之后,土门弟木杆可汗即位。木杆率兵灭柔然,向东逐走契丹及奚,势力迅速扩展。此后不久,土门弟点密,统领大军十万人,攻占了西域各地,自立为可汗,建汗廷于鹰娑川(今新疆莎车县西北的小裕勒都斯河)。后又在今中亚楚河西岸设立夏都,在突厥西部形成一个独立的势力。公元583年,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东、西两部突厥都经常向东或南下侵扰,成为隋、唐两代的劲敌。
  公元583年正是隋开皇三年,突厥大兵前来犯塞,被隋幽州总管李崇打败,契丹、奚等借机脱离突厥的统治,都意愿受隋朝管辖。585年东突厥也接受隋朝统治,部分突厥人南迁到漠南一带。东突厥贵族以呼和浩特平原为中心控制着内蒙古大部地区和漠北高原,都统一于隋王朝。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隋封东突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并以义成公主配他为妻。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隋炀帝巡行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同去觐见,场面隆重热烈。
  隋末唐初,东突厥又逐渐强大起来,对中原王朝统辖地区发动过多次进攻。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这便是著名的“渭水之盟”。
  公元628年,原役属于突厥的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政权而独立。630年东突厥被唐朝灭亡。归附的东突厥人由唐朝统一管辖,将东突厥原统治区漠南分为六个州,分别由突厥贵族担任都督。
  唐朝在对西突厥的斗争中,也逐步取得胜利,占领了天山北麓各地及焉耆、龟兹。公元651年,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叛唐。唐朝屡次发兵平叛,于657年灭西突厥。
  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唐王朝在边境设置了一些都护府,唐朝先后在西域设置了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个军事据点和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唐朝的管辖权延伸到中亚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地区。在内蒙古地区的有安东、东夷、安北和单于等四个都护府。公元646年,回纥联合其他铁勒部落攻灭了称雄漠北的薛延陀,唐朝遣使招抚,回纥等十一部都愿意归属唐朝。唐太宗第二年正式宣布在漠北铁勒诸部设置了六府七州,同时在故单于台(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四义堂)置燕然都护府统一管辖。
  公元682年,漠南一带的东突厥人以咕咄禄为首叛唐,建立后突厥政权。后突厥经常发兵侵扰唐朝的北部地区。唐朝多次对后突厥用兵。由于不满后突厥统治者的残酷压榨,被奴役的各部族不断发生逃亡、兵变。如葛罗禄部于714年归附唐朝;拨野古、回纥、同罗、仆固、霫五部又于714年归附唐朝。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后突厥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斗争也日趋激烈。公元745年,回纥首领率领部众消灭后突厥政权。突厥各部大多数归附回纥;一部分西迁到中亚;一部分南迁,归附唐朝。突厥汗国连同东、西突厥和后突厥,立国近200年。
  此后,中国史籍中的突厥事迹逐渐消失,而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史籍中,一批批名为“突厥人”的部族却在中亚大地上纵横驰骋,给世界历史留下深远的影响。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