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探幽 > 内容
银号的故事
来源:本站 作者:刘昊征 日期:2024/12/19 浏览量:649次
字体:     




银号村位于固阳县城东26公里处,地处昆都河上游,地势平缓,土质肥沃。所处银号滩是固阳县境六大滩川之一,全县重要的农业种植区域。银号村东连武川县,南达五当召,西通固阳城,北至百灵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晚清民国以来,银号是固阳地区重要的村镇之一。特别是固阳设治后,该村距离县城较近,一直是区乡基层治理的中心集镇。


闻名遐迩的秦长城遗址从西向东横穿固阳县境中部,在银号村北约3公里处的山中就有秦长城的身影。银号村东约3公里处,有一处汉代障城遗址,即碾坊障城。而在银号村西北约3公里处,也有一座汉代古城遗址,即三分子古城。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是军事要塞。

关于银号村名的由来,历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早年当地曾开设银庄票号,故称银号;另一种说法是早年当地曾有银匠居住,以为村名。笔者在走访故老乡亲和专家学者时,还听到另外两种说法。曾有当地老乡认为“银号”本为“营号”,乃为驻军之地。而研究蒙古地方文史的专家学者则依据晚清民国时的地契,认为银号村是当年包头银号钱庄在后山地区购买耕地形成的地名。哪一种说法更加接近真实,年月久远,今人已无从考辨,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清朝中后期,阴山一带陆续放垦,晋陕内地民众接踵而来。为加强对蒙人和流入蒙地行商和垦务民众的管理,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实施了“旗厅并存,蒙汉分治”的双重分割统治政策,即盟旗负责处理蒙人事务;新设厅治负责管理进入蒙地的民众。固阳地区位于阴山北麓,其大部为蒙古茂明安旗驻牧地,银号村即属茂明安旗地。该村农垦较早。在村东北洼地有一处无主坟地,至少葬有该家族四代人。据当地村民转述,曾有七十余岁的李姓村民自述,其幼年就已不见坟主后人祭奠。而今李姓村民已经去世三十余年。按照土葬习俗推测,此坟地主人应该是汉人。据此推算,至少在二百年前,银号村就有汉人居住生活了。李姓村民本就是银号村老户,据李氏家族老者回忆,李氏一族祖籍山西省偏关县窑子头村,到银号一带居住生活已经十二代了。最早来银号一带是李家兄弟三人,靠给蒙古牧民放牧为生,后来逐步开垦周边荒地以农为业。银号村附近的三顷大地、北梁等耕地均为其祖上开垦种植。距银号村南13公里处有村庄名刘法沟村。该村因最早来这里居住的刘法而得名。据刘法后人考证,其先祖刘法带领四个儿子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从祖籍山西省静乐县小刘家沟村来到刘法沟一带居住垦荒。刘法四子刘登云娶银号村李家之女为妻,此女正是银号李氏族人。刘氏家谱记载,其族人迁徙至此也已八代人了。

据《乌兰察布史略》记载,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开始,到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随着茂明安旗牧地的大量放垦,茂明安旗扎萨克衙门先后北迁四次。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旗府衙门北迁到艾不盖河畔,茂明安旗贝勒府驻扎在银号一带。也就是说,在19世纪80年代前后,银号一带仍属茂明安旗驻牧地。这一时期,银号周边垦务活动渐次推进。到了民国初年,银号一带已经没有蒙民驻牧了,只留下一些蒙古语地名和敖包遗址,昭示此地早已物是人非。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设武川厅,银号一带即归武川厅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厅为县,仍沿袭清制,在绥远地区实行“旗县并存,蒙汉分治”政策。银号遂属武川县管辖。据相关文史资料记载,王朝烈担任武川县知事期间,于民国五年(公元1906年)将武川划成十二区,以可可以力更镇的南北大街为分界,路东是东区,路西是西区,时人称之为东新地、西新地。东西两区又各划为六个区,西区按序号从西到东排列,西一区设在合窖堂,西二区设在三义元(《绥远通志稿》载,固阳地区在民国初年属武川县西四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固阳设治,西一区、西二区划归固阳。剩下的十个区就成了后来武川的十大区。当时的银号归属西一区还是西二区管辖,目前尚无资料可查。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丰镇隆盛庄人卢占魁与外蒙古勾连,聚集于茂明安旗通兴功一带,渐成匪患,滋扰地方。是年秋,绥远都统潘榘楹令中央第四支队司令冯占元讨伐卢部。被卢占魁击败于今固阳县公益民一带。是年冬,潘榘楹再次任冯占元为剿匪总司令,进兵后山征剿卢部。冯占元不记前番失利之教训,仍轻敌于阵前,乘坐红呢大轿驱兵督战。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双方于银号一带遭遇,遂生战事。经两昼夜激战周旋,冯部再次被击溃,冯弃轿乘马逃回包头。其部所遗数尊大炮、多件枪械,皆为卢部所获。此役失利,致使卢部乘胜兵分两路南下,其一路攻陷萨拉齐县城,商民损失惨重。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民国政府任命察哈尔多伦镇守使萧良臣(字汉杰)为绥远剿匪会办助剿卢部。萧良臣率800余名淮军骑兵西进武川,将卢占魁所部击溃。卢部遂西窜至阿拉善王旗地。

绥远各县农民借此混乱之机,偷偷地种上了大烟。银号一带凭借昆都仑河上游土地肥沃的天然地势,一时间也是遍地烟田,罂花漫山遍野。结果,等到局势稳定以后,都统潘榘楹即下令禁烟。当时,到“西新地”的禁烟委员叫梁永芳,是山西定襄人,归化城商号双盛店驻武川乌兰花的掌柜。他本是武川“东新地”的绅士,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竞选成为山西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是个政治商人。接到任命后,梁永芳请朋友的儿子赵国鼎做他的“文案”(相当于秘书),到“西新地”的银号村办公。后来,文史专家刘映元先生走访赵国鼎,专门回忆记录了这段经历。

梁永芳办事圆滑,揣摩出潘榘楹的真实意图,其禁烟实为丈烟。所以他并没有铲除烟苗,对于亩数不多的烟田,根本不加打动,而是让赵国鼎留在银号村编造各村种植鸦片亩数的假表册,以多报少,报到都统署应付公事。梁永芳则借此机会和“西新地”大户联络感情,以争取未来再次竞选议员的选票。转了两三个月,梁永芳拣了不少好处,赵国鼎却什么也没得到。梁永芳心里过意不去,就让赵国鼎到自己字号的面铺取两大袋白面,作为酬劳。赵国鼎雇车到梁永芳的字号取面时,看见湖北孝感人屠义源全家寄居在字号里。一打听,才知道屠义源本是托克托县知事,这一年禁烟,他没等禁烟专员来到,就把属地大烟铲光,结果被潘榘楹撤职。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晋军驻固阳一带剿匪,为便于管理,将境内划为五个区,一区设在银号,这也奠定了银号在民国时期固阳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地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傅作义主政绥远,提出在乡村建筑围堡,以防匪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银号村始建围堡。据村中九旬老人张三有贵回忆,他的父亲常说,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他出生那年,银号建的围堡。据《绥远通志稿》记载,“一区银号村,土堡,高一丈四尺,底宽七尺五寸,收顶四尺五寸,炮台四个,周围共长三百五十二丈五尺。”围堡呈四方形,按今天的长度单位换算,该围堡高4.2米,周长1068米。张三有贵回忆,围堡建成后,主要驻扎第一区保安队的指挥机构,区保安队队长刘子英就住在堡内。刘子英,名万杰,字子英,以字行,是刘法的重孙、刘登云的孙子。此外,堡内还居住着李姓、刘姓、祁姓、张姓等六七户村民。在围堡外围的五分半壕、西滩、四分子、大德恒、三个脑包壕等地还零散居住着几户村民。当时,银号围堡仅设东西两门,便与固阳、武川一带交通。今固长线公路经过围堡东、西门,穿村而过。东门位置在今村民马文义家东墙外,西门位置在今烟草公司西墙外,围堡南城墙在今中石油加油站南墙外东西一线,北城墙在今村民孟三江养鸡场南墙外东西一线。抗日战争期间,占领固阳的日军将银号围堡东门封堵,出入皆经西门,去往武川方向则改由围堡南的昆都仑河道通行。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占领北平、天津等地后,不断西进、南下,绥远面临沦陷局面。为防日军进犯包头,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七师师长门炳岳率部由绥东陶林西移,进入固阳境内。该部在途经银号村时与驻扎当地的蒙古游击队发生摩擦,骑七师在战报中称其为“银号战役”。据战报记载,9月30日,门炳岳部抵银号东北部的东官庄子村附近宿营,10月1日上午6时由东官庄子出发,按照二十一团、十九团、二十团的序列先后进入水口沟。上午9时左右,其本部十九团即将出西南沟口时,忽闻前方枪声大作,立即派人打探消息。二十一团前卫连报告,门部设营人员到银号村时,驻守该村的固阳保安队和蒙古游击队拒不开门,并欲收缴设营人员枪马,遂发生冲突。二十一团随即命令前卫连从大德恒方向攻击银号西北面,第一连攻击银号东面,第二连占据福成元滩,警戒固阳方面援兵。半小时后,门部占据银号村,守村军士大部分被俘,经讯问教育后全部释放。门部在银号一带短暂停留后,于当日下午到固阳县城南公盛西一带宿营。10月2日,门部即开赴包头与日军作战。是年11月25日,固阳沦陷。


日军占领固阳后,在银号驻扎的固阳第一区保安队队长刘子英,带领刘万瑛(其弟)、傅九卿、李文亮、李云、张三存贵、王功、刘玉山等7名保安队员,携带7支步枪、1支手枪,走上抗日战场。1937年冬,刘子英和固阳境内另外6个区的保安队及东公旗保安队200余人,参加了在武川组建的“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自卫军下设八路,刘子英被任命为“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第八路军”总指挥。

从1938年开始,自卫军第八路军活动在固阳、武川、百灵庙、安北、萨县、包头一带,和日伪军展开长期游击战,最盛时发展到千人之多。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自卫军第八路军的负责人主动要求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队派人协助做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纪律工作。这支部队先后打了不少硬仗,如生鸡兔战斗、黑沙沟战斗、錾字石战斗、柳卜沟战斗、康兔沟战斗等等,杀敌无数。在这些战斗中,刘子英四弟刘万章、妹夫祁崇福先后阵亡。祁崇福生前居住在银号村,是村中老户。1940年3月,五原战役后,刘子英率部赴五原休整,受到傅作义、董其武的表彰和接见。3个月后,刘部重返大青山继续开展抗日斗争。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固阳县政府曾按照绥远省政府要求,统计日伪时期固阳地区遭受敌人屠杀及暴行而致死伤人员数量。据档案记载,银号村所在的民义乡有23名无辜村民被日军杀害,其中,银号村有2名村民被害身亡。日寇侵华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银号,阴山北麓的一个小村庄,其地依山临河,自古为边塞要地。近代因垦务而建村,风风雨雨近二百年。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在这里,有国仇家恨,有邻里轶事,有悲欢,有离合,宛若一杯陈年老酒,令人回味悠长。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