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契丹马具甲天下 |
|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张泊寒 日期:2010/12/9 浏览量:5779次 |
|
字体: |
|
对于游牧的契丹人而言,马是其相伴一生的知己。他们逐马放牧,驱马射猎,策马出行与征战,因而对马十分宠爱。 善骑射征战的契丹民族,给人留下了骁勇的印记。 契丹这个金戈铁马的民族,也给人们留下细腻的一面,这就是他们对马具装备精美华丽的奢求,无论是在征战中,还是在微服中……这是他们为了在人骑乘马时让马不受伤害,另外也是为了装扮马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在《史记》中,关于契丹的大事记述很少,更别说是对马具装备的记述。不过,当考古专家对契丹墓葬进行发掘和研究后,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逐步呈现。 考古发现,由于爱马饰马的需要,契丹人对马具制作非常讲究,马具装备的繁复和技艺的精湛已趋极致。 契丹的马鞍,被北宋人评为“天下第一”。如今,辽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马具,为我们再现了他们马具的精湛工艺。 1986年,在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里,考古专家经过发掘,出土了2套18副完备的马具,包括络头、衔镳、缰、胸带、鞍、鞯、镫、蹀躞带、鞧带等,都相当精美、完备。这些精美的文物,珍藏在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里。现在,它呈现在《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上,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好奇目光。 其中,银蹀躞带1副67件,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5条长带、短带,每带各镶8件马形玉饰,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银鞧带1组41件,用薄银片制作,由1条长带扣和2条短带连成,带上镶玉节和马形玉饰,分别垂于马腹、马臀两侧。可以说,银蹀躞带、银鞧带是出土马具中的杰出代表文物,做工十分精致、华丽,从中可领略到契丹民族在制造马具方面的巧思和技艺。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包银木马鞍饰等马具,集中体现了契丹金银鞍辔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其制作使用了包金银技法,采用多层次的錾刻工艺,呈现富有层次的浮雕装饰效果。契丹皇帝送给宋朝皇帝礼物中的“金涂银鞍辔”,应当与此很相似。此鞍是在鞍上凸起来的龙、凤、卷草等花纹上加以鎏金錾花,从而形成的银地金花,使得器具显得华贵富丽,无怪乎连奢靡的宋徽宗见了以后也会惊叹辽之鞍“率皆环奇”。 在赤峰市大营子和兴安盟科右前旗等辽墓,亦出土了很多精美马具。 契丹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并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用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特色。马具制作方面亦是如此。 从辽墓出土的大量马具看,其受唐文化的影响最大,如络头饰、镳、攀胸、杏叶、鞍桥、障泥等,均与唐代马具相似。尤其是前鞍桥、呈颌弓形,明显可见与唐代同类马具的前后承继关系。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成就了契丹马具“甲天下”的地位。 由于马具的普遍使用和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造、提高,辽代马具制作空前发达,契丹鞍等高品质马具曾经享誉东亚。 辽朝皇帝常以制作的马具、良好的马匹馈赠宋朝皇帝和邻邦诸国。 契丹人的丧葬习俗中,无论贫富、贵贱,无论随葬品的多寡,随葬马具也必不可少。 可以说,马具是契丹民族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