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探幽 > 内容
神秘消失的汪古部落——成吉思汗姻亲之部
来源:新华社内蒙古频道 作者:丁铭 白冰 日期:2011/1/17 浏览量:5875次
字体:     
     在700余年前的内蒙古阴山一带,曾生活着一个强盛的草原部落——汪古部。他们讲突厥语,信奉景教,并在阴山北部的达茂草原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赵王城。而今,随着时光流逝,这一强盛的部落连同他们所信仰的景教都神秘地消失,只留下一座残垣断壁的敖伦苏木古城遗址。 


    初冬时节,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出发,向东北行约30公里,便看到了敖伦苏木古城的废墟。走近废墟,周围土地曾被开发的痕迹清晰可辨,遗址周边古墓甚多。

    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60米,南北宽约570米,城墙遗迹清晰可见,东北两边还残存有2米左右的夯土城墙,四面设门。城墙四角各有一圆形土丘,其上砖块瓦砾比比皆是,是当年角楼遗址。城内建筑遗迹颇多,街道宽阔,布局整齐,院落分明。在城北有一排庙宇遗址,其中最高的一个台基址应是当时的罗马教堂。

    经中外学者和考古学家考察发现,城内有王府、景教寺院、天主教“罗马教会堂”、喇嘛庙、孔庙等遗址。古遗物有石龟、石狮、石俑、石碓臼、石磨、墓顶石等。城内还发现了《王傅德风堂记》碑,碑文900余字。

    据碑文记载,这里便是成吉思汗姻亲之部——元代汪古部的首府赵王城,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达茂旗博物馆馆长邓宏伟介绍说,赵王世家是汪古部的四大家族之首。汪古部系突厥后裔,原世居于新疆,大约在唐朝末年迁到阴山一带,并与当地鞑靼、党项等相融合。 由于元朝封汪古部首领为赵王,所以敖伦苏木古城又称赵王城,亦是元代德宁路所在地,为汪古部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敖伦苏木”译成汉语是“众多的庙”。当时城内的宗教活动极为盛行,其中就包括汪古部所信仰的景教。据《马可波罗游记》及其他元代史书记载,汪古部信奉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

    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是公元五世纪以后进入中国唐朝的。但到了唐代晚期(公元845年),由于唐武宗灭佛,所有外国传来的宗教都受到打击,聂斯托利派也不例外。为了免遭迫害,聂斯托利派信徒与众多的回鹘人一起跑到北方草原地带,并在同属突厥语系的汪古、乃蛮、克烈等部族中扎了根。

    邓宏伟告诉记者,敖伦苏木古城经历了由元代至明代兴盛渐衰的历史。该城在元末明初毁于战乱,此后汪古部连同他们所信仰的景教便神秘消失。明代中期,蒙古土默首领俺答汗曾在古城元代建筑废墟上,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营建,并将这座城作为避暑夏宫。明末清初,该城逐渐荒芜废弃。

    敖伦苏木古城址对研究元史和汪古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江上波夫曾多次到这里考察。他说:“这里当时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很繁荣的城市,城里景教、喇嘛教、佛教、罗马教四教并存,是欧洲文化流传到亚洲最早的地区之一,是罗马教传入东方的第一座城市。”(完)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