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探幽 > 内容
北魏献文帝出生在武川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阎克敏 日期:2011/3/4 浏览量:5450次
字体: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为北魏第六位皇帝。其在位时,因亲自组织指挥了著名的女水之战而名著史册,关于其出生地,《魏书》说:“显祖献文皇帝讳弘,文成皇帝之长子也。兴光元年(公元454年)生于阴山之北。”至于生于阴山之北何处,史书语焉不详,始终是一个谜。本文试就献文帝拓跋弘出生地作一考释,并就教于方家。 
    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于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建国,定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土城子),天兴元年(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至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南迁都城于洛阳,在一个多世纪里,北魏王朝和北境外强敌——柔然始终处于严重对峙状态。柔然是一个以掳掠人财为专业的游牧国家。公元5世纪初,柔然崛起于漠北,兵强马盛,逐渐南侵,不断攻掠北魏北境,对北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抵御和防止柔然入侵,北魏除了在北境修筑了“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两千余里”的长城,设置了武川、怀朔等军镇“备置戍卫”和大举出兵追剿来犯之敌外,北魏诸帝还经常行幸作为北境天然屏障的阴山,以巩固和加强阴山防线。据《魏书》记载,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曾9次行幸阴山,仅正平元年(公元451年)就两次巡幸阴山。拓跋焘死后,其长孙文成帝拓跋浚继位后,在位14年中,史书明确记载其"行幸阴山"就达8次之多,其中"兴光元年(公元454年)夏六月,行幸阴山"时,李贵人为其生长子拓跋弘。《魏书》说“献文皇帝讳弘”,“兴光元年七月生于阴山之北”。 
    魏帝频繁行幸阴山,而且在阴山停留时间很长,一般都在两三个月,有时会更长些。如太武帝在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六月辛酉,行幸广德宫”,“冬十二月,皇太子朝于行宫” ,在阴山行宫逗留半年之久。出于巡幸的需要,魏帝在阴山上建有行宫。魏帝行宫既是魏帝运筹帷幄、指挥军事行动的前线指挥部,也是魏帝及随行后妃生活起居之所在,而著名于史籍的阴山行宫只见于广德宫(亦称广德殿)。《魏书》载: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三年五月,行幸阴山北。六月丙戌,杨难当朝于行宫。先是,起殿于阴山北,殿成而难当至,因曰广德焉”。《魏书》继续写道:“六年夏八月,车驾幸阴山北,次于广德宫。”上述几段话明确指出:魏帝阴山行宫在阴山北,名曰广德宫。广德宫建于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魏帝在行幸阴山北时,驻跸处即在广德宫。献文帝拓跋弘生于阴山北,亦当生在广德宫中。
    孝文帝元宏在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前,曾最后一次行幸阴山和巡视武川等北方四镇。在阴山上观云川,“幸阅武台,临观讲武”,亦驻跸于广德宫。而此时的魏帝阴山行宫广德宫已在阴山北麓巍然屹立了半个世纪了。 
    广德宫建于阴山北何处?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塞水出怀朔镇东北荒中,南流经广德殿西山下。余以太和十八年从高祖北巡,届于阴山之讲武台;台之东有高祖讲武碑,碑文是中书郎高聪之辞也。自台西出南山上,山无树木,唯童阜尔,即广德殿所在也。”“其水,历谷南出阴山,西南入荒干水。”这里明确指出,广德宫在塞水之东,与讲武台、讲武碑相距不远。查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北魏时荒干水(亦称芒干水,今大黑河)支流塞水,即今武川县哈拉合少乡之榆树店河也。广德宫之方位应是在塞水东、白道中溪水(今抢盘河)西之阴山北坡,即今武川县哈拉合少乡或纳令沟乡境内。 
    岁月沧桑、山川陵谷。150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烟尘早已将辉煌了半个世纪的献文帝出生地——魏帝阴山行宫广德宫及讲武台、讲武碑湮没的了无遗迹可寻。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不已,感慨之余,吟成小诗一首以结束本文:“怅望千秋王气终,阴山何处觅行宫?只今塞水流依旧,四海同春不举烽。”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