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探幽 > 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来源:据《国学》 作者:佚名 日期:2011/3/25 浏览量:5564次
字体:     
      雄伟壮丽的阴山山脉,宛如一座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内蒙古的中部,东段进入河北省西北部,连绵1200多公里,南北宽50~100公里,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其蒙古语名字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 
  《敕勒歌》中描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是多美的一幅图画,也蕴含着一种广袤悠逸的意境,更展示着一种能纳百川的宽博胸怀。这条绵延千里的高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阴山可以说是古代许多部落和民族的摇篮。数千年来,在阴山地区有许多部落、民族和文化交替出现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中在蒙古大草原第一个建立霸业的匈奴人,就以阴山为园囿,在这里度过了襁褓岁月和青春时代,创造出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先进的文明,尤其是十分发达的猎牧业文化。 
  在阴山西段的狼山,有著名的“阴山岩画”。这些岩画是远古人类用彩色的石头磨刻画在岩石上的最早的美术作品。这些粗犷、质朴、纯美的艺术图形生动地记录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辽宋时期阴山一带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反映了远古时代生活在这里的羌、匈奴、鲜卑、党项、柔然、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堪称我国西北地区古代艺术画廊。 
  沿着岩画长廊前行,仿佛从现实走进了历史。远古人类的生存现状与我们融为一体,它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在现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从现代文明的大都市来到这荒凉宁静的大山之中,与远古人类对话,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的先人们在山林间狩猎,在原野上游牧,人类才繁衍不息,成长壮大。 
  站在阴山主峰蜈蚣坝上放眼望去,但见九曲黄河腾起排排浊浪,她的支流、发源于阴山的大黑河在敕勒川上蜿蜒而行,汇入母亲河的怀抱。而在大黑河南岸,坐落着人们千秋咏叹的昭君墓。 
  “朔风万里去,青冢倚月归,离离原上忘忧草,可听见,湖畔琵琶曲未了,化作彩云追。生来天仙配,惊世汉家女,岁岁枯荣望春风,可曾见,炊烟缕缕绕毡房,相思长流水。”昭君出塞的故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素材,出现了大量描写出塞和亲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写了这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怀念王昭君,她不畏路途遥远,不惧边塞清苦,放弃宫廷中的舒适生活出塞和亲,起到了稳定汉王朝边境局势的积极作用,她还把先进的汉文化带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昭君出塞后,匈汉之间60多年没有发生战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民热爱着这位有远见卓识的美丽女子。 
  攀登于阴山之巅,徜徉于敕勒川上,抚摸着远古的岩画,掬一捧大黑河的浪花,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在广阔的草原和山野之间,千古琵琶和悠扬的马头琴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片诗的原野。聆听古人和今人的诗句,我们深深感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无论阳光如何灿烂、灼热,远远望去,阴山依然是苍凉的,而且不可亲近,就如一个背负了许多故事的人,深深懂得远远的沉默。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