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乌兰哈达火山成为打卡地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把生态优先作为发展理念,加强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与落地。在提升地区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促使地区工业、农业、商业经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开展文旅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时,使文旅经济产生品牌影响力与长效性。
一、动态参与,感受北疆文化
“乌兰察布之夜”是乌兰察布市推出的重点文旅品牌项目。该项目将文化体验,现场参与、商品展示集为一处,除展示敕勒川地域特色的物产、商品外,还增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表演活动。与此同时,“乌兰察布之夜”利用轨道交通的便捷优势,首创城际便捷旅游理念,参与者可利用城际高铁,1日内往返出行,即不影响旅游体验感,同时解决旅游旺季的住宿接待问题。
自2024年“乌兰察布之夜”开街以来,其独特文化氛围和丰富业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这条500米的街区,汇聚了古风古韵、现代文化、智能夜游等诸多元素,为游客带来了多层次的游街体验。据悉,开街首日客流量达25.6万,营业额突破70万元。在“乌兰察布之夜”的带动下,2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收入2600万元,间接带动就业人数3100人,带动收入5200万元。不仅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此外还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衍生产业的发展。
二、特色产业开出富民花
从呼和浩特市沿G7高速公路向东出发,在三岔收费站驶出,映入眼帘的便是卓资熏鸡小镇,走进小镇大厅,鲜香的熏鸡味扑面而来,前来休息的游客纷纷驻足购买。熏鸡小镇开业以来,旺季每天能接待游客600人左右,带动50多人就业,这里不仅卖熏鸡,还有快餐和当地的特产,吸引游客的同时,将熏鸡制作工艺,提升到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度。而游客在这里歇脚的同时,还能吃上地方特色美食。
卓资熏鸡作为卓资县的特色美食,历史悠久,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卓资县通过举办熏鸡文化节和万人品鉴熏鸡等文旅活动,推动熏鸡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如今,熏鸡产业已经成了富民产业。
此外,乌兰察布市利用地标商品丰镇月饼举办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在带动产品知名度的同时,吸引文旅客流。“海鹏”“康美”“恩宝”等16家会员单位共同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传统的月饼制作技艺也被收录在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把丰镇月饼产业做得更强更大,丰镇市成立了丰镇市月饼行业协会,并建起国内唯一的月饼博物馆。食品产业园把传统小作坊的月饼生产模式转化为大型机械化流水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年产销售百万元的企业有30余家。每年,乌兰察布的月饼销售额都在2.1亿元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3万多人就业。
产业园经济在拉动产品宣传的同时,与旅游观光结合,是地域文化宣传的又一途径。
三、树立城市品牌,推动四季旅游项目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建设战略部署,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探索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乌兰察布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格划定并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着力构建以生态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水平,使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为了能使这一经济持续生效,乌兰察布市文旅工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打响“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四季旅游好去处”的城市品牌。而隆盛庄、白泉山生态公园、老虎山生态公园、霸王河生态公园等城建项目,就是这座城市最为亮丽的窗口名片。在乌兰察布,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月、冬有雪,一年四季分明,景色常新,游客无论何时打卡都有无尽收获。
打造四季旅游的另一途径是举办活动赛事,使旅游以文化的名义,进入世人的眼中,扎根在北疆文化的建设中。自2023年起,乌兰察布市就着手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举办“冰雪之恋”“草原之旅”那达慕等12个系列400余项文旅活动,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和101%。2024年,乌兰察布市又推出在辉腾锡勒草原体验自然之美,在乌兰察布火山感受一眼万年,在乡村享受避暑旅居时光等项目。还推出“歌游内蒙古”、跟着赛事去旅游等活动,在全国“十四冬”的凉城赛区,乌兰察布文旅部门推出“冰雪之恋”运动季。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地区知名度与影响力,还推动北疆文化品牌的树立,让人文与自然景观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众多旅游项目的落地,让旅游经济不受季节限制,也使乌兰察布市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依托北疆文化建设,打造乌兰察布多元化特色旅游品牌
乌兰察布近年来转变思路,让文旅项目向品牌化发展,全力打造北京休闲康养“后花园”,全面擦亮“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城市品牌。
众所周知,乌兰察布是全国最大的绿色合金生产基地,是数字产业领域的“草原云谷”,荣获国家“‘东数西算’标杆”和“算力高质量发展先锋”称号。在高科技优势的加持下,同时还抱得“中国马铃薯之都”“中国燕麦之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雅称。在文旅品牌打造上乌兰察布想问题、找出路,先后推出众多节庆旅游项目,创新发展了节日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等文旅项目,带动旅游民宿、自驾露营、街区夜游、文化演艺等文旅新业态竞相争辉,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已经打造成功的“休闲避暑后花园”和“冰雪运动优选地”两大文旅品牌之后,还不断创新更多旅游项目,着力将其打造成品牌,使其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
2024年启动的全球旅拍乌兰察布商城项目以“婚嫁+文旅”为核心特色,巧妙融合了内蒙古丰富的非遗文化、传统服饰、文创及地道美食等元素,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体验。全球旅拍乌兰察布商城的创新模式,展示了其在业态组合、招商政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项目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深度文旅融合的思路下,构建一个集旅游观光、文化传承、购物消费、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形式。项目建成运营后,游客资源跨区域有效流动,从而推动地域旅游经济与全国接轨。
乌兰察布市全面优化“一心两带多点”的产业布局,在深入挖掘并延伸本地文化内涵的同时,将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不断增加本地区旅游打卡热点地区的数量。围绕自驾游首选地、露营游佳选地、度假游必选地、康养游优选地“四个目的地”建设,持续做火“冰雪游”“避暑游”“自驾游”。同时,把分散的景区串成线、连成片,进一步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
2024年,乌兰察布市依托文旅产业就业人数超22913人,间接带动文旅产业就业人数超51100人,总体带动就业人数74013人,带动收入超190643.7万元,人均收入超2.58万元。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句宣传标语如今不只是京津冀地区的群众把这里作为后花园,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光顾、打卡。在生态保护与多元运营方式的推动下,乌兰察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经济之路,成为敕勒川,乃至北疆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