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脉 > 内容
史话大黑河
来源:本站 作者:额博 日期:2025/6/17 浏览量:76次
字体:     


大黑河在汉代文献中被记载为“荒干水”,唐代则被称为“金水”。至辽金元时期,该河流被命名为“哈拉乌素”,意指黑水。作为黄河在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支流,大黑河发源于卓子山县的东淌子南山。与大多数由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不同,大黑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由东向西的流向。

大黑河是由阴山间的多条沟壑中的涓涓细流汇成的一条河,从卧佛山下,福生庄旁,流经旗下营,从榆林镇最终汇入土默川平原。由于大黑河从高山峡谷中带下来大量黑色腐殖土,因此河水呈黑色,清代土默特蒙古人又谓之“伊克图尔根河”,汉译为激流河。

大黑河流域是北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大黑河旁的保合少乡大窑村东沟内,内蒙古博物院的汪宇平先生发现了大量古人类使用的石器。经过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的考证,大窑村是距今约50万年前古人类的石器制造厂。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大黑河畔的敕勒川草原推行“胡服骑射”,强化了赵军的战斗力,并在阴山下筑长城,在大黑河南建立了“云中城”,成为北方辽阔疆域的霸主。公元104年,北方匈奴人从漠北兴起,越过长城,进入大黑河两岸,攻破了赵军的“云中城”。

汉元帝公元前33年,匈奴人越过秦汉长城,攻城略地,直指长安。匈奴呼韩邪单于赴长安朝觐汉元帝,请求和亲。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于单于。匈奴迎亲队伍在古道朔风中,鞍马劳顿,到达大黑河畔,升帐宿营。在大黑河畔的晨曦中,胡马惊鸿,牧歌悠扬。昭君身披锦袍,遥望阴山,心情舒畅,愁绪顿消。她令侍女拿来琵琶,侍女仰望北归的鸿雁,听着如香溪潺潺流淌的黑河水,弹着琵琶,吟唱起家乡的歌。百年后,胡汉人民将昭君安葬在大黑河畔,以纪念她为胡汉两地带来的百年和平。

公元257年,鲜卑人拓跋力微在大黑河南的宝贝河畔建立都城“盛乐城”。

公元539年,西魏与东魏交战。北齐大司马、诗人斛律金登上阴山马头峰,远望大黑河,在敕勒川草原吟唱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千古绝唱。

大辽神册年间(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从大辽河出发进兵党项。太祖御驾亲征,开疆拓土,捷报频传。大军来到传说中最富饶的敕勒川草原。太祖立马黑水之畔北望,阴山巍峨,芳草碧连天。太祖感叹道:敕勒川是富民养兵的风水宝地。下令将狼山下的“天德军城”,迁到大黑河畔的“丰州城”。

“丰州城”成为辽金元三朝的战略要冲,北方草原的商贸重镇。后在元末的战乱中被摧毁,现仅存万部华严经塔(白塔)。

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明廷与北元金国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在大同“得胜堡”隆庆议和。阿拉坦汗被封为顺义王。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在大黑河畔仿元大都建了一座青色的城库库和屯,明廷赐名“归化城”。晋陕两省的农民,商人“走西口”大量来到大黑河流域,租赁开垦土默川牧民的草原种地。大黑河两岸的土地是大小黑河水、扎达盖河洪水冲积平原,土地十分肥沃。土默川民间有“水满黑河,土默川粮多”的谚语。所以山西走西口的农民租种的土地连年获得丰收。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圣祖康熙为平定噶尔丹叛乱,御驾亲征。皇帝的先锋军在大黑河上架桥,“归化城”土默特都统阿喇纳及大召、小召、席勒图召的高僧在大黑河畔为康熙迎驾。康熙到“归化城”驻小召活佛仓。康熙大帝从“归化城”起驾出征,带上小召科尔沁籍活佛托音二世远征漠北,皇帝大军三路出击,大败噶尔丹的主力,取得昭莫多大捷。康熙帝率大军从坝口子凯旋,“归化城”李丰年在扎达盖河建“庆凯桥”,全城官吏、百姓夹道跪迎康熙帝凯旋。

公元1706年,康熙皇帝的四女儿恪靖公主下嫁给土谢图汗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公主看上大黑河畔阴山下“归化城”内漂亮的喇嘛庙,繁华街市上尽是豪华的戏院、酒肆等。公主与驸马爷随行浩浩荡荡,从清水河花园街公主府起轿,渡过大黑河住在“归化”城北扎达盖河畔,清廷工部专为公主修建和硕公主府。同时将大黑河流域的黑沙兔、辛庄子、太平庄最好的水浇地,都划给公主府作为公主地,并拥有黑水分配权。每年春夏,黑河公主地浇灌完,两岸的村庄才能用。大黑河两岸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公主常进城游玩、礼佛,品茗听戏。舒适的生活使公主长住漠南不思北归。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为了“屏蕃朔漠”的战略目的,清廷在归化城外五里处的四王庄修建了“绥远城”,并施行农垦、开埠商路。大量晋陕“走西口”商人农民来到大黑河流域,租赁土默特蒙古人的牧场开荒种地谋生活。

归化城在乾隆年间,有走北路草地的商号及门脸房160多家。银匠、瓦匠、木匠、皮毛匠不计其数。清乾隆年间,大黑河两岸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变成犁牛遍地,稻谷飘香的景象。到民国初年,敕勒川地区的托克托县大黑河两岸已成为归绥的农业产粮大区。

1936年,日本军队和蒙古军李守信部从旗下营、凉城渡大黑河向归绥进攻,占领了归绥。19384月,傅作义将军指挥董其武、孙兰峰部,从山西偏关出发,出其不意消灭了清水河守敌,收复了被日伪军占领的和林格尔县。孙兰峰指挥安春山营攻至大黑河南岸,遭到日军的强烈抵抗。孙兰峰部在昭君墓制高点与日军激战,安春山营从姚府村迂回到大黑河,炸毁大黑河的桥梁,切断日军汽车、装甲车的后路,将日军消灭在大黑河南岸。孙兰峰指挥安春山营一直打到绥远南茶坊,由于孙兰峰孤军深入,归绥城内日本援军越来越多,孙兰峰部退出战斗。

绥南战役的发动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抗战军民的信心。

193811月,八路军120358715团和骑兵连组成大青山抗日支队,李井泉任支队长,姚喆任参谋长。部队从山西岢岚县出发翻越蛮汉山,消灭了凉城县的守军,从绥东八拜村渡过大黑河,穿越京绥铁路,挺进大青山,在面铺窑子与刘洪雄、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游击队会合,开始在大黑河两岸的大青山、蛮汉山地区,与归绥地区的日寇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9年,在傅作义将军的努力下,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举行了“9·19起义”。绥远省政府及人民解放军从丰镇出发,沿着大黑河进军土默川。姚喆司令员率领绥远军政领导乘火车,在绥远火车站受到董其武将军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大黑河两岸的土地肥沃,是呼和浩特的主要粮食、蔬菜生产基地。据老人回忆:1930年以前的大黑河旗下营一段的小溪,才一米多宽,当地的小脚女人都能一步跨过去,而现在已成百米宽大河槽。由于河的上游大量砍伐林木,开垦草原,山地已涵养不住雨水。大黑河流域生态遭到破坏,每年的山洪也给两岸村庄和农业造成严重自然灾害。

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省为治理大黑河,以工代赈修了一条四十五华里的大渠,挖了二十条用于灌溉围田的支渠:民丰渠。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场洪水使大渠淤闸,大黑河从昭君墓的南边改到昭君墓的北边,民丰渠成了大黑河的主河道。

195983日,大黑河暴发大洪水。扎达盖河上百年的牛桥被冲毁;大黑河的堤岸经汹涌的洪流淘涮,大堤决口44处。沿河两岸61个村庄被淹,56.8万亩农田被冲毁。

时任自治区副主席杨植霖对大黑河治理十分重视。先后动员呼市千人治理大黑河。拓宽了河漕,筑高防洪大坝,兴修排水工程。重修了呼市至和林,呼市至托县的大小黑河大桥。呼市人民不仅防洪,还利用大黑河的洪水淤农田,利用洪水冲下来的腐殖物土,改良农田的土壤增加粮食产量。大黑河每年发洪水,两岸农村就开闸用洪水漫地。

197910月,大黑河又经过一次治理后,黑河水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洪灾。大黑河水从八拜乡流入呼和浩特市区的前巧报、姚府村、桃花板,成为呼和浩特市景观河。又从老营村、乃只盖村、大圐圙,经糟牛营、熊家营,从前明壕流入黄河。

20世纪50年代,在大黑河畔建起内蒙古农业技术学校、农业科学研究院;改革开放后,大黑河两岸建立起呼市奶牛、蔬菜、养鱼业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近几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又先后多次扩建了昭君墓,建起了万亩草原风情园。大黑河上还修建了风格不同的桥梁,修通了四车道的滨河路。开辟了宽阔的绿化带,并建起了十几处滨河公园,种植了2000亩马鞭草花和观赏植物欧石花海、梵草映月。还设置了亭台栈道,供人们游览休闲。

黑河两岸,每天都有游客。老年人在亭子中、绿荫下或看书、下棋,或健身、赏花。大黑河两岸已成为呼和浩特风景最美、最受市民欢迎的休闲游玩好去处。前年,在昔日的古战场上,又新增设了兵器公园,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60年代呼市大黑河两岸农民在耕种肥沃的土地。额博摄影



1959年7月大黑河发生了特大洪灾呼和浩特人民在大黑河抗洪救灾


大黑河源头之一乌素图河。额博摄影


民国十八年绥远县以工代在大黑河托县段修了一条民丰渠。


呼市大黑河两岸建起了高楼大厦。额博摄影。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