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 内容
炕 围 画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日期:2012/4/24 浏览量:5015次
字体:     

 

 

  炕围画是曾经广泛流传于武川地区的一种民间家居装饰,考其源头,源于晋、陕。

  在农村,家家有一盘火炕,围绕火炕的墙壁,便是炕围画。炕围画的高度为70厘米。传统的炕围画,先要用纸筋泥将画的墙壁抹平抹光,纸筋泥一定要干透(后来有用水泥的,更需要长时间才能干透),否则要咬色,也称漏油。干透后的炕围要刮腻子(腻子的软硬直接影响炕围画的质量),刮前还需用调配好的胶矾水刷一遍。腻子干后先用粗砂纸打磨,后用细砂纸打磨,再用胶矾水刷1-2次。然后便可放线、打底、作画。底色一般为淡绿或豆青,上下 用“富贵”、“竹节”、“卍”字、“螭云”作花边,一般为上四下三,且各有一条主边,其余几条为拓边。做花边也有一专称“走边”。技艺高的画匠走出来的花边干净利落整齐且层次分明,并有立体感。花边中间要勾勒成长方形的“池子”,“池子”的开法很有讲究,以展示画匠的手法,将“池子”开成有立体效果的取景框。“池子”与“池子”之间称为“卡子 ”“卡子”的设计也很重要,要与整体色彩、 绘画内容协调和谐。“池子”中即是炕围画的主要内容,一般以人物、山水、花卉、动物、花鸟鱼虫、瓜果李桃为主。尤以人物最为丰富,多取自神话传说、评书、历史故事。如“白蛇与许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薛仁贵征西”,“杨门女将”……“文革时期”,由于破“四旧”,炕围画的内容千篇一律为“革命样板戏”。

  炕围画自有高下优劣之分。好的炕围画,不起皮,不起皱,不咬色,色彩光亮鲜艳,人物栩栩如生,飞鸟灵动生姿,花卉艳丽欲滴,构图精巧,布局合理,底色也很匀称,花边也走得齐整,……此为上品。反之为下品。过去,好的炕围画也是逢时八节走亲访友时女主人炫耀的资本。

  炕围画需由专门匠人来做,称之为画匠。画匠不仅画炕围,还油门窗、家俱、画油布,有的还兼画棺材,做纸扎,所以往往被人瞧不起。但有一点,画匠的吃喝很好,“手艺人,手艺人,吃喝不好就哄人”。所以无论谁家请画匠做营生,吃喝上决不能慢待的。

  武川及后山的炕围画比较而言,不如川底的(土默川)精湛,川底又不如晋、陕精湛。其原因不外乎在从本土传承时,技艺及文化底蕴均有逊色。

  现在农村,炕围画基本绝迹,房舍,家俱都要比过去好得多,但炕围的油画则比过去要简陋得多,大多数人家刷一层底色即完事,个别人家则学城里人装修楼房,用木板做墙裙子了。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现代化的电器、车辆等工业文明,开始涌入农家小院。传统的文化则在逐渐消失。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古楼兰的文明、古巴比仑的文明、美洲玛雅的文明……作为后山地区民居艺术之一的炕围画——它的消失似乎更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在儿时,炕围画却是我和小伙伴们认知的发韧。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