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 内容
土默川上板升多
来源:本站 作者:马志洋 日期:2012/6/14 浏览量:5612次
字体:     

 

  板升,又汉译为板申、板生。板,蒙古语原意为房屋。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蒙古(鞑靼)右翼土默特部阿勒坦汗为弥补单一游牧经济的不足,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大量收留逃难、逃荒进入蒙古地区的汉族农民和手工匠人,利用阴山(今大青山)丰富的木材资源,在土默川上架木造屋以居,谓之板升。以后延伸其意为村庄和城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土默川上建起了大板升(城郭),成为土默特万户的政治中心。此后至16世纪后期,陆续建起八大板升和无数中小板升,以居住土默特部各级统治者和10万左右的汉族人口以及务农定居的蒙古人。当时,阴山、黄河间东西300里长的土默川上,开田万顷,连村数百,年五谷蔬果收获量达到“可充众食 ”的水平,与畜牧经济协同发展。在众多的板升中,美岱召城与库库和屯,就是先后建起的最有名的大板升城。可以说“板升”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的产物。现在,呼和浩特、包头地区有不少名称带“板”的村名,如攸攸板、麻花板、辛辛板、乃莫板等,就是400多年来板升称谓的延续。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