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 内容
和林剪纸入新邮
来源:本站 作者:刘建禄 日期:2019/3/30 浏览量:8480次
字体:     



2018年1月24日,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四枚《中国剪纸(一)》特种邮票(志号:2018-3),面值均为1.20元,其中第二枚是《内蒙古和林格尔·牧羊图》。邮票左上方文字介绍道:“内蒙古和林格尔剪纸多反映游牧生活,具有古拙浪漫、质朴奔放、热情率真的艺术风格。此幅剪纸作品造型古朴厚重,线条圆而不滑,风格老辣、遒劲,拙中见巧,显现出典雅沉稳之气。”这套新邮的另三幅作品是《河北蔚县·芦花荡》《陕西旬邑·江娃拉马梅香骑马》《山西新绛·小别母》,这三个地方的剪纸和入选作品也都各具风格特色。

剪纸又称剪采、剪彩、剪花、剪画、刻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刻镂空艺术自古有之。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是随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而出现,随着造纸业的发展而普及,并日益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剪纸的主体是劳动妇女,许多家庭将剪纸作为“女红”的内容之一,母女婆媳乃至祖孙间世代传承。历经2000年发展,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剪纸的踪迹,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总体上讲,北方剪纸质朴浑厚,南方剪纸清秀雅致,但都体现了人类文化基本的生命繁衍和生存发展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意识,传承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艺术穿透力。

和林格尔剪纸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之一。和林格尔县简称和林,隶属呼和浩特市,位于土默川平原中南部,地处黄河流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东南以明长城与山西为界,著名“走西口”中的西口,指的就是和林格尔与山西右玉交界的杀虎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和睦相处,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这里鲜卑墓出土的金银箔透雕饰品、游牧毡帐上缀缝的装饰花纹等,反映了当时镂空透雕艺术的广泛应用。古代游牧民族在这里开剪纸艺术之先河,北魏民歌《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说明当时已流行剪纸和女性用黄色剪纸贴面贴额的化妆方式。明末以来大批内地汉族民众“走西口”来到和林格尔定居,蒙汉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下,经过代代薪火相传融合发展而走向成熟普及。全县上至耄耋古稀老妪,下至少女少妇,大部分都会剪纸,从热闹县城到偏远山村,几乎家家能剪善刻。剪纸题材既有龙、凤、荷花,万字、寿字等中华民族传统图案,又有民族和睦、放牧耕作、捕鱼狩猎等民族地域独特风情。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粗犷豪放中透着精巧,厚重深沉中蕴藏着灵动,充分展示出北方人淳朴、率直的性格特征,被誉为“农耕与草原图腾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和林格尔剪纸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1998年专门成立县剪纸协会,举办各种类型的剪纸活动并广泛宣传,使“保护剪纸、传承剪纸”的观念深入人心;积极开展民间剪纸搜集整理,发现珍贵的原生态剪纸7万余幅,把一大批濒临灭绝的传统民间剪纸从农户的锅灶口抢救回来;发现和保护老一辈剪纸传承人2600余人,其中140余名70岁以上老人,组织鼓励他们潜心创作了许多剪纸珍品;将剪纸艺术纳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课堂教学,使以往 “母传女,长带幼”的传承方式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拓展。全县剪纸题材更加广泛丰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形式技法创新发展,纸品和剪纸装饰多姿多彩,剪纸工艺品进入百姓家庭,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尤其是剪纸群众基础深厚,队伍后继有人不断壮大,其中不乏全国和内蒙古著名艺术家和艺术大师,在新时期又涌现出以段建珺为代表的杰出传承人和艺术新秀。和林格尔剪纸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特等奖、一等奖,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和内蒙古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2003年3月和林格尔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20086月和林格尔剪纸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2014年《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出版,为县级区域单独立卷,在这套丛书中是少见的。段建珺承担该卷主体核心工作,在数十年深入田野农牧户的基础上历时十载完成,可谓真正的“十年磨一剑”。该书多角度、多空间、多层次地反映和林格尔剪纸,并有近200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传承人小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部剪纸专项集成,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一项空白,被学界誉为“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库”。

《牧羊图》原作者张花女 (1903-2004),由内蒙古剪纸协会会长兼和林格尔县剪纸协会会长段建珺推荐。张花女从八九岁学习剪纸,1918年出嫁到和林格尔县董家营乡曹老八夭村,在繁重的农耕劳作之余,开始了她的剪纸生涯,直到她去世之日,也不肯放下心爱的剪刀。她的剪纸大多以阴刻为主,物象造型简约夸张,内部装饰简明扼要,极具传神气质,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北方长城地带中原文化游牧文化融合渗透的人文历史。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永久收藏了张花女老人的事迹和资料,中国美术馆也收藏了她的11幅作品。《牧羊图》是张花女95岁以后创作的作品,反映了牧人自在洒脱的放牧场景,带有浓郁的田园牧歌风情,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气息,表达了草原人民质朴奔放、热情坦诚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真切热爱。和林格尔县已把张花女《牧羊图》等剪纸精品镌刻在县城主干道两旁的巨石上,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设计考究的艺术品。在全国难以胜数的剪纸佳作中,《牧羊图》能够选入国家邮票,实属不易,可喜可贺。相信随着《中国剪纸(一)》特种邮票的发行,和林格尔剪纸的美名会更加广泛传播,会有更好更多的剪纸精品问世!

         (写于2018215日)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