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 内容
二人台主奏乐器枚与竹笛的异同
来源:本站 作者:王 丹 杨存旺 日期:2025/6/17 浏览量:98次
字体:     


敕勒川是多民族共融共建的典型地区,其文化特点是多元与创新融合。在此背景下,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二人台作为敕勒川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音乐表现尤为引人入胜。在二人台的音乐演奏中,主奏乐器为匀孔笛,俗称为“枚”,同笛子一样,都属于棱鸣吹奏乐器。从形制上看,枚与笛子十分相似,但仔细比对,枚与笛子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枚是古老的平均孔曲笛,采用的律制也与笛子不同。很多人难以区分这两种乐器,经常将其混为一谈,本文将从形制、律制、使用场合等多个方面围绕二人台枚与竹笛的异同展开论述,并对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进行对比分析。

二人台乐队的主奏乐器是“枚”,也被称为苏枚、缠枚等。枚大多为竹制 ,横吹,属于边棱音气鸣乐器,传统的枚仅D调一支(D调枚演奏降E调,指法较复杂,为了简化指法,部分民间艺人会定制C调枚,这里不做赘述),筒音为A

竹笛是广泛流传于我国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竹笛也称为笛子,大多为竹制,是民族管弦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重奏、合奏等。


一、枚与竹笛的相同之处

枚与竹笛同属于棱鸣管乐器,横吹。为方便调音,大多做成两节,中间接有铜质插口。竹管内部去节中空,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指孔)、两个基音孔和两个助音孔。管身扎线,约10道,常用鱼线或尼龙线缠在笛身外面,起到装饰和保护笛身防止开裂的作用。在管内靠近吹孔,笛头一侧装有软木制笛塞,又称为笛脑,可阻止气流向笛头方向流动,使吹进管内的气集中向下振动空气柱,集中发音。枚和竹笛开孔的数量和开孔的名称也都是相同的,吹孔都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膜在枚和竹笛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用芦苇膜做成。枚和竹笛没膜孔,也能吹奏旋律,在部分竹笛作品中,为追求区别于传统竹笛新颖的音色,会特制没有膜孔的竹笛或将笛膜用胶布来代替。音孔,共有六个,通过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二、枚与竹笛的不同之处

(一)外观形制不同

枚的大小与D调竹笛相近, 但是枚的管径要比D调竹笛粗,为追求粗犷、豪放的音色,枚的内径通常在1.7CM1.9CM不等,有的甚至可以达到2.0CM的内径,而D调竹笛的内径一般在1.6CM左右。所以从外观上看D调枚要比D调竹笛更粗一些。其次是孔距,枚也被称为匀孔笛,就是因为其六个音孔(指孔)几乎呈平均分布,每个孔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因调音的关系,孔距大致保持在1.8CM2.0CM之间,而竹笛的六个音孔(指孔),第一孔离第二孔的距离较远,第二孔离第三孔的距离很近,第四孔离第五孔的距离较远,第五孔较第六孔的距离较近,这是由于竹笛采用十二平均律调音,而在最原始的二人台音乐中,采用的不是十二平均律,所以平均孔的枚更适合二人台音乐的演奏。

(二)律制、指法不同

从二人台雏形至逐步完善,枚这种古老的乐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没有校音器的年代,枚一直起着领奏、校音的作用。相对于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十二平均律,用二人台枚最常用的指法全按作3进行演奏,F调,使用最传统的二人台枚的指法进行演奏,不用半孔控制音高。在传统二人台音乐中,其他主奏乐器通过枚校音,音高和枚保持统一,所以整个乐队奏出的音乐特别和谐,演奏起来在听觉上没有任何不舒服。枚与笛子所采用的指法也有很大差别,枚经常用来演奏四个调,从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列出分别为F调、C调、降B调、降E调,对应这四个调枚分别所采用的指法是筒音作3、筒音作6、筒音作7、筒音作(升)4。而在竹笛中最常用的指法为筒音作5和筒音作2,其次是筒音作6、筒音作3、筒音作1,极少用到筒音作4,几乎用不到筒音作7。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枚与竹笛在指法选用上也有较大的差别,竹笛演奏中常用的筒音作5、筒音作2,不太常用的筒音作1在枚的演奏中完全不使用,而枚演奏中常用的筒音作3、筒音作6在竹笛演奏中较少用到,枚演奏中用到的筒音作7和筒音作(升)4在竹笛中却几乎不被用到。

(三)使用场合不同

枚的音色粗犷,一般只用于二人台音乐的演奏。二人台音乐分为两大类,唱腔和牌子曲。在唱腔中,二人台乐队担任伴奏,在前奏、间奏、尾奏时,枚的音量通常会控制得小一些。二人台牌子曲是专门的器乐合奏曲,枚、扬琴、四胡三件主奏乐器推闪躲让、你静我动、强弱配合密切,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枚的演奏一般较为自由,演奏者可以在演奏中随意加花变奏,展示自己的高超演奏技术。

二人台音乐中,枚一般只和扬琴、四胡合奏,不用于独奏。竹笛的使用场合则相对比较广泛,可以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协奏等,可演奏的曲目和各类型音乐也相对比较丰富。而枚因为平均孔的特殊构造,要演奏这一类音乐就更容易受到限制。竹笛的演奏通常会依照标记好的乐谱进行演奏,演奏者虽然也可二度创作,但相比起枚的随意加花变奏,竹笛的二度创作空间就小了很多,基本是照谱演奏。

(四)音色要求不同

因演奏的音乐内容不同,枚和竹笛在音色上的要求也有所差异。枚更追求低音浑厚,中音区扎实,最高音一般只演奏到高音a3,对高音要求不严格,常用中低音区演奏,枚的内径较同一个调的D调笛子比较要粗一些,所以枚的音色比笛子更浑厚,尤其是低音区更为明显,一些民间艺人或艺术家为了追求更为豪放、粗犷的音色,在演奏过程中风门故意放大一些,甚至故意做出一些漏气的声音,让音色听起来不是那么细腻、纯净。竹笛,分为南派与北派,但有一个共同的音色要求,那就是细腻,特别讲究口风控制,要求吹出来的音色干净、细腻,嘴巴不能有“嘶嘶”或“噗噗”等杂音。

(五)演奏技巧使用不同

枚最常用的技巧就是连续的倚音,一般用在旋律长音处,对这个长音进行加花变奏。在倚音的基础上又做出细微的变化,使其听起来有新鲜感,如将倚音与垛音相结合、将倚音与滑音相结合等,一般在长音结束时会运用后倚音,在乐曲华彩部分也会用到飞指烘托热烈的气氛。竹笛中一些较特殊的手指技巧,如揉音、指震音则几乎不会在枚的演奏中出现。

在气息技巧与舌头技巧方面,枚与竹笛的气息运用大同小异但仍有差别,演奏枚时气息更为有力、豪放,对气息控制相对不如竹笛严格。但竹笛对气息的控制相对更严格一些,气流要平稳、细腻,乐句中换气的位置一般都是作曲家提前设定好的,需要严格按照谱面进行演奏。在舌头技巧方面,枚在演奏中常用单吐,而且是强吐,音头很重,以突出其音乐风格,演奏者在加花变奏时一般不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或后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所以枚在演奏中一般不会用连续的双吐或三吐这个技巧。竹笛演奏的音乐题材较广泛,所以经常单吐、双吐、三吐会经常用到,而且会混合使用。

总而言之,在演奏技巧方面,因为枚和竹笛所要演奏的音乐有所区别,导致在演奏技巧的使用上也形成较大的差别,竹笛的演奏技巧使用相对更加丰富、更为多样化,枚所常用到的演奏技巧较为单一,重复性也较高。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