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 内容
赤峰:传承濒临消亡的演唱艺术“呼图克沁”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富 吴谡 日期:2011/11/1 浏览量:4458次
字体:     

民间呼图克沁表演

  “呼图克沁”又叫“好德格沁”,译成汉语,前一种称谓是“祝福、求子”,后一种称谓是“丑角”的意思。一个以内容命名,一个以行当角色命名,两种称谓并存。但实际演出似与丑角无关。

  “呼图克沁”流行于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和乌兰召。农历正月十三到十六演出。演员为蒙古族农牧民,分别装扮白老头、黑老头、白老头妻子曹门代、女儿花日、孙悟空、猪八戒六个角色。他们戴着面具。悟空舞动木棒,八戒手持铁耙, 白老头居中,其余随后,唱着《敖汉赞歌》《鸡鸭庙歌》,载歌载舞,进入院里,便依照着“盘肠”图案,跳着吉祥的舞蹈,唱着吉祥的歌曲。白老头挥舞着宝杖,向四方指指点点;悟空、八戒到马厩等处,舞动武器,表示驱邪逐瘟。悟空爬到房上暸望。八戒在院内守候。白老头等人被邀入屋中坐坑上,边喝酒边唱吉祥歌,为主人祝福。当主人提出求嗣愿望时,白老头便薅下一根胡须系在铜钱上,掷入不孕女人怀中,表示来年会生下贵子。酒后,白老头等唱起《青鸟歌》走到院内时,主人故意把他妻子曹门代留下,不让出门。这时白老头唱起《求情歌》,请求主人不要再挽留老伴。当双方依依不舍告别时,他们唱起《四个杭盖》歌,走向下一户人家。

  关于它的起源,当地主要有两个传说:一说某年发生天灾、瘟疫,一个名叫嘎拉德恩的人去西天拜佛求援,弥勒佛告诉他,阿尔泰山有个白老头,把他请来能消除灾难,转祸为福,草美羊肥,人们安居乐业。一说某年天降灾难,牛羊死光,成吉思汗的后裔布尔固德老人率领众人面向北方祈祷。一位住在阿尔泰山洞里的白胡子老人拄着宝杖飘然而至,他带着布尔固德老人沿街逐户驱疫纳福,这一年果然牛羊遍野,人丁兴旺。

  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阿尔泰山是神佛仙境,更是祖灵聚居的地方。第一个传说,有佛教的色彩。第二个传说中的白老头则接近蒙古族的祖灵形象,蒙古族崇尚白色,白老头象征着祖灵的圣洁。

  敖汉旗是东蒙的半牧半农区,接受了汉族的春节习俗,在演出中出现孙悟空、猪八戒角色,反映了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现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的三天里,当地的牧民们会自发地组织起表演队伍,戴上白老头等形象的假面具,反穿着羊皮袄,走乡串户地游动表演。在表演前,要把假面具放在寺庙里颂经三天,然后从这里起程开始表演,表演过程分为“路上行进”、“院内打场”、“室内坐唱”三个部分,舞蹈动作主要以“端腿蹉步”和“挥臂甩绸”前进为主,也可以变换队形,伴奏乐器主要是大鼓和镲。

  好德格沁既有单人表演,亦有集体歌舞。演唱内容有如下两类:一是民间礼俗性活动,如《祭火》、《祝辞》、《活佛颂》等;二是带有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好德格沁的音乐均为短调,具有古朴简洁的风格。其舞蹈性很强,与蒙古族萨满歌舞、安代歌舞十分相似。

  表演队伍要连续行进三天,从一家换到另一家,连续不断,直到深夜。三天的表演结束后,所以的村民都要同表演队伍一起在空旷的地区点起篝火狂欢共舞,表演者们这时可以将面具摘下扔进篝火里,篝火燃尽了,假面具烧完了,一年一度的好德格沁舞蹈表演也就结束了。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