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 内容
土默特蒙古族习俗
来源:本站 作者:魏铎 日期:2012/1/18 浏览量:5159次
字体:     

 

  土默特蒙古人跟随阿拉坦汗迁徙到土默川后,仍然长期保持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后来,随着从游牧过渡到定居并逐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之后,在汉族百姓的影响下,饮食、服装、居住和风俗习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蒙汉融合的特点。 

  土默特蒙古人的饮食结构与生产发展紧密相连。早年游牧时期,土默特蒙古人的食物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很少。煮牛羊肉讲究八成熟最好,既鲜嫩可口又耐饥耐饿。饮料主要是奶茶、酸奶子、奶酒,并加工成各种奶食品,如黄油、奶皮、酪蛋、奶豆腐等,储存起来四季食用。土默特蒙古人转向农耕之后,开始种植糜黍、小麦和莜麦,食物变成以五谷杂粮为主,饮料也趋向清茶和白酒,只有逢年过节,才宰杀牛羊改善生活。近现代以来,随着食物的充足和品种的增加,土默特蒙古人食用猪肉、鸡蛋、蔬菜、水果的比例明显增多,冬春以土豆、白菜、胡萝卜为主,家家户户平时都做大烩菜,米面做成稀粥、酸饭、面条、馒头、烙饼。如今,土默特蒙古人在饮食上与汉族人基本相同,唯有喝奶茶泡炒米和爱吃牛羊肉还保持着传统习惯,但仍然不吃狗肉和马肉。 

  土默特蒙古人的服装和穿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早年游牧时期以自家缝制的皮衣皮裤为主,既能抵御严寒又结实耐穿,只有贵族官宦人家才有条件用绸缎罩面,贫苦牧民大

多数是白茬皮袄。后来随着与汉族百姓交往的频繁,土默特蒙古人逐渐接受了布衣布裤或棉袄棉裤等汉族人的服装样式,这样劳动起来更为方便。近现代以来,土默特蒙古人的服装和汉族人基本没有差别,但很多家庭仍然备有做工精致、颜色鲜亮的蒙古袍,在婚礼庆典或节庆娱乐时穿戴起来。   

  早期土默特蒙古人来到土默川时,虽然游牧的范围不是很大,但仍然住在毡帐里,类似于现在的蒙古包,毡帐内陈设简单,中间有炉灶,以牛粪作为燃料煮制饮食和抵挡风寒。土默特蒙古人转入农耕之后,学习汉族百姓建起了石头地基的土坯平房,称为“板升”,过上了定居生活。板升一般为土木结构,北高南低的坡形屋顶有利于采光滴水,屋内盘有灶台火炕,烧用木柴秸秆,冬暖夏凉。土默特蒙古人的房屋与汉族人略有不同,一是堂屋较大并供奉着佛龛;二是门前院内都竖立着三股叉的苏鲁锭或挂着经旗的玛尼杆,代表着他们的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如今的土默川地区,大多数蒙古族家庭都建起了高宅大院,每户人家都有房屋十几间,宽阔敞亮,窗明几净。   

  土默特蒙古人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凝聚力。在多少次民族危难和国家存亡之际,土默川出现了一大批意志坚定、勇敢坚强的英雄斗士。建国以前,土默特蒙古人在不断遭受外族欺压和分化歧视的过程中,宁折不弯,刚强不屈,始终没有屈服。 

  几百年来,土默特蒙古人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百姓交往密切、和睦相处,同时一直保持着本民族的秉性和传统,说话办事干脆利索,待人接物真诚大方。即使素不相识的人来到土默特蒙古人的家中做客,他们也同样会像对待老朋友—样,—见如故,热情款待,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在土默川地区的很多蒙古族家庭或家族中,一向是上下有别,尊卑有序,敬老爱幼,夫唱妇随。尤其是过去子女较多的蒙古族家庭,一直沿袭着爱长护幼的习俗,在各立门户分割家产时,往往长子和幼子可得双份,其余子女只得一份,这种规矩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据《夷俗记》中记载:“夷人分析家产,大都厚于长子及幼子。如人有四子,伯与季各得其二,仲与叔各得其一。如女子已聘人而未嫁者,遇父母殁,亦得分家产以归。若已嫁之女,不过微有所得耳。”在许多土默特蒙古族家庭中,妇女有着特殊的权力和地位,家中大小事务的安排和管理,全由女主人一入主持操办,这也是土默特蒙古族妇女特有的能耐和本事。

    (本文作者系呼和浩特市党校教授原文载《呼和浩特风情百话》)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