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资讯 > 内容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印象之一
来源:内蒙古文化艺术网 作者:作者:乔 夫 哈图 殷雅洁 日期:2011/1/12 浏览量:17943次
字体: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印象之一

 艺术人生马蹄急  老骥伏枥志千里

     一天和内蒙古的几位老画家吃酒聊天。大家酒酣耳热之即,一位崇拜徐悲鸿的老画家情不自禁地感慨江苏书画艺术人物之多,感叹上个世纪内蒙古少有绘画大师,这时一位老者提出异议:其实内蒙古也有,比如说第一个把中国水墨画传到蒙古国的苏由勒泰,就是其中之一,此人汉名敖守敬,字:子衍,毕业于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后来被称为蒙古国新时期美术界的“开山鼻祖”,蒙古国认为苏由勒泰,是整个蒙古族,达斡尔族美术史上的开创者之一。
     当时我听后,觉得十分惭愧,因为我是从事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工作者,竟然不知道有这么样的一位人物出生在内蒙古,但是后来大家各执己见,对苏由勒泰的绘画功绩表示怀疑,一位老画家说“这不难,我们需要核实他和徐悲鸿、齐白石和蔡元培等人有过接触便可”。即然如此,我想只能采访徐悲鸿夫人、著名书法家廖静文来见证苏由勒泰的活动。
     经过反复地斟酌,加之,我正在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 内蒙古卷》,很需要编录一些名人与内蒙古的相关活动,于是,我决定采访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馆长。
    几经周折,我终于在北京联系上了廖静文馆长的陈秘书。并将预约函送到了徐悲鸿纪念馆。
    第二天,接到了陈秘书的电话,她说廖老(廖静文)正在看我的预约函,说廖老刚看了一半,就答应你们明天来采访。当时我很是激动,因为我知道廖老今年88岁高龄,几乎每天都有来访者,同时还有许多相关的社会活动,能在百忙之中这样愉快地答应我们并接受采访十分感激!
    已是子夜时分,我仍然不能入眠,我在想:明天我就要见到把一生的心血全部倾注于徐悲鸿事业之中的廖静文先生,她一生的守候不离不弃、一生的守望不折不扣、一生的守则尽人皆知,令人钦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驱使着她?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念能使她如此地执着?她又对苏由勒泰了解多少?
    我看了一晚上廖老的这些年来在国内外举行的有关徐悲鸿作品展览和有关活动。当然采访前还是认真地查了查廖老的简历:

                                        廖静文年轻时期的照片

      廖静文:1923年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先后在长沙市十一小学、成都金陵女子大学读书,随后参加抗日文艺活动,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任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管理员。在1946年1月与徐悲鸿结婚。1953年9月,徐悲鸿因患脑溢血病逝。随之她将徐悲鸿遗作1350多幅及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100多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国家,总价值约达百亿以上,同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徐悲鸿纪念馆。为了写好徐悲鸿传记,她再次进入北京大学读书, 1957年她完成大学学业,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同年,她撰写的26万字的长篇传记《徐悲鸿的一生》,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不知不觉已是凌晨,我们一行三人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塑像                   

     在徐悲鸿纪念馆的会客大厅里,我们见到了廖老、见到了这位使我们仰慕已久的绘画大师的夫人,她比我想象的精神要好的多,我们献上鲜花,并为她献上蒙古族洁白的哈达,她非常高兴,笑容十分慈祥甜美。

                     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乔夫给廖静文先生敬献哈达和鲜花

      考虑到88岁的廖馆长身体状况,在预约时,只请求35分钟时间,加至会客厅的温度不算太高,我们只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问廖老,您和徐悲鸿先生对内蒙古的民风曾有什么样的评价?廖老思考了一下,似乎在从她的记忆里搜索,我们不便打乱她的思维,静静地听她叙说:
     你们知道悲鸿非常喜爱马,虽然悲鸿没有机会到过内蒙古,但是悲鸿十分向往内蒙古,并且很想去内蒙古写生,画一画内蒙古的马。悲鸿生前经常和我提到成吉思汗,他非常敬仰、佩服成吉思汗。悲鸿生前也非常欣赏元代画家的作品,认为元代的画跟元代的版图一样,是写实风格。徐老对草原有很多幻想,由于身体欠佳而没去内蒙古采风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有位画家叫尹瘦石,是悲鸿的好友,也擅长画马,曾担任过内蒙古美协主席。后来调来北京工作,之后常来看望悲鸿,与之经常谈论尹在内蒙古的事情。
     我小心地将苏由勒泰的照片递给廖老,她看了看照片,沉思了片刻,笑着说:
     你们讲的苏由勒泰,我想起来了,约在1926年苏由勒泰在上海的时候,和悲鸿有过交往,当时悲鸿从欧洲回到上海,在中国呆的时间不到一年,在这一年中,悲鸿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的画家及其作品,悲鸿对少数民族的艺术很关心。
     苏由勒泰很了不起,很早他就把中国的水墨画带到蒙古国,说他是蒙古国美术界的“开山鼻祖”是不过分的。苏由勒泰当年与大师级的画家们接触很多,当年他和中国的一些国画大师,如齐白石徐悲鸿,这些有影响的人物接触过,他也是中国水墨画大师之一。
     我问廖老:您去过内蒙古吗?
     她说:去过,那是2005年,我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徐悲鸿画展。到过牧区,在毡包里做客,和牧民一起吃饭。我十分喜欢内蒙古的风土人情,特别是蒙古族牧民热情、朴实。我一下火车他们来欢迎就唱歌。吃饭的时候也唱,敬酒的时候也唱,他们的歌舞非常热情、豪放、粗犷且自然。
     特别是从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着装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内蒙古的民族服装都绣着花,颜色很鲜艳,我感觉内蒙古人民是很爱艺术的。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他们怎样学习艺术,比如说音乐和绘画,我相信当今内蒙古有那么多文化艺术人才,这和一个民族地区的追求有关系,特别是好多歌唱家、词作家都很优秀。
     我觉得你们内蒙古文化艺术的研究工作很有意义,应该好好地研究研究,因为内蒙古的文化有它的特点。也是丰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有很多少数民族,正是这些少数民族的艺术,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文化艺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她就不能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内蒙古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很丰富的、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在内蒙古如果需要我能做的事情,都会尽全力去做,原因就是悲鸿生前非常崇拜成吉思汗,也很向往草原。他虽然不在了,我尽力而为。
     当廖老谈到此处时,我突然想到,我们研究会预聘请她为名誉主席,并将聘书放在她面前,当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因为我知道廖老曾有好多的国内协会、学会、研究会聘她,她都婉言谢绝了,她能答应吗?
     然而,她在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会的聘书上郑重地签上一行大字“同意,我当尽力而为!廖静文2010年12月10日”。这时在会客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廖静文先生正为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会题词 

      她笑着说:有好多协会、研究会聘我,我没时间,内蒙古的文化艺术我得参与,你们研究的文化艺术有特色、有发展、有潜力,内蒙古文化人又真诚朴实。那次我从内蒙古回来后,很多有专长或喜爱画马的画家找我,我推荐画家们去内蒙古写生,这些画家在内蒙古也受到了内蒙古人民的欢迎和热情的招待,他们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很多画稿,而这些画稿我觉得画得非常好。
     同时,我觉得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不但习武,身体都很强壮,在文化上一点都不落后,在内蒙不仅是画家画得好,连牧民画的画都很好。你们是从事文化艺术研究工作的,要力求严谨,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尊重艺术才能搞好文化艺术研究,我送你们一些悲鸿和我的书。
     当把《艺坛巨匠徐悲鸿》、《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画册和廖老著的《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这三部书放到我们面前时,她一一的签了字,“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会惠存”,并给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会写了一句勉励的话“努力发展内蒙古的文化艺术”。
      尽管她已耄耋之年,她挥毫泼墨之风犹如女子舞剑一般,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且自如自信,硬笔书法更是流畅自如,赏心悦目。
      随行采编哈图问:廖奶奶对内蒙古艺术有哪些看法呢?
      廖老有些兴奋地说:内蒙古的各民族很团结和谐,是非常优秀的人民,而且很爱艺术,从蒙古族的文化生活上可以看的出来,从城市到牧区对生活的艺术也很关注,今后你们的民族文化艺术,将随着国家的发展,会更加发扬光大。

                              采编人员哈图和殷雅洁正在采访廖静文先生

     早上,我们看见廖老和工作人员来到纪念馆,她一下车,慢慢地穿过那个月亮门,向徐悲鸿的雕像走去,塑像上的徐老一手托画盘,一手擎画笔,目光专注地盯着画面。每天来馆都要在徐悲鸿的塑像前默默地祈祷一番,但不知在讲什么,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她非常认真地说:“我每天来都要告诉悲鸿最近几天有些什么事,比如昨天晚上女儿从美国回来了我要告诉他,每天就是把新的事情告诉他,比如我家里有什么事,还有国家有什么事,我都要详细地跟他说,另外还跟他说,要他到梦里来看我。”

     我看着这位伟大的女性,敬慕之情,悠然而生,她执著的爱情、优雅的言行、高尚的美德、爱国的境界令人折服,随之我让80后大学生采编人员殷雅洁问廖老一个问题:
    “廖奶奶,您这一生都在默默地传承着徐老的艺术事业,作为新一代的年轻女性,您觉得我们80后的年轻人如何支持未来丈夫的事业?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廖老毫不犹豫地说:每一个妇女都应该支持丈夫的事业,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要在彼此之间制造矛盾,不可以想他们给我们多少,多想想我们做了多少,那样才会幸福,幸福绝对不可以信手拈来!当然,适合自己才是幸福,但要为你的幸福付出。我觉得妇女都应有爱美爱艺术的特性,比如着装也是一门艺术,支持丈夫的事业也应讲点艺术,不管丈夫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义务的支持丈夫的事业,这是每一个妇女的责任,我很后悔没有照顾好悲鸿,尽管我尽力了,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
      这个话题使她想起了好多往事,她那双炯炯有神双眸渐渐地湿润起来,似乎又看到了她与徐老的一桩桩一幕幕画面。

                                                        徐悲鸿夫人像

      是啊,7年婚姻,一生的坚守,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执著,才使她如此从容吧。她用生命传承着徐悲鸿的艺术,应该讲传承着中华艺术,她将上百亿的珍品捐献给国家,而她自己乘坐的轿车却是普普通通的桑塔纳2000。
      说到她的女儿徐芳芳时,她说:她在美国,差不多30年了,已经入美国籍了,也和一个美国人结婚了,她英文讲的很好,她现在用英文写回忆录。回忆录里当然有我和悲鸿,写她出生以后她记得的一些事。她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她听广播学英语,后来恢复高考的时候,她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英文学的特别好,她的外教,是个美国籍教授,就推荐她到美国学习,所以她在美国半工半读靠打工读书。前几天,她从美国来看我,我很高兴。
      提到徐悲鸿,人们都会想到和画马有关,其实不然,廖老说:悲鸿在绘画方面其实是全才,他的画有国画、油画和线描速写,甚至还有的书法作品,其风格变化很大,题材变化多端,他画的动物不仅仅是马,还有牛、狮子、老鹰、鸟和鸡等;画人物有鲁迅、瞿秋白、泰戈尔、印度独立的圣雄甘地还有我,以及他的女学生、无名老人。画花如梅花和桃花;历史故事的题材也不少,如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等。

                                      廖静文像 (徐悲鸿画)

       采访进行的十分顺利,且廖老谈的非常愉快,原定采访35分钟,我一看表已过去了两个半小时,竟然忘了预约的时间35分钟,摸了摸廖老的手有点凉,谈的融洽忽略了她已是88岁高龄了,要对她的身体着想,随之我们和廖老一起合了影,我带着许多还想问的问题,把廖老送回她的办公室。

       下楼后,我们再次来到徐悲鸿的塑像前留了影。我仰望着徐悲鸿塑像,不由地沉思:郑板桥画的“竹”、 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 李可染的“牛” 、王冕的“梅”、唐伯虎的“仕女图”,至今谁人能敌?还有苏由勒泰,他仅仅在世37年,后来他的国籍变更为蒙古国,他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人民美术绘画家。
       在徐悲鸿的艺术人生里以画马而独领风骚、誉满全球,堪称一代宗师,尤其是徐悲鸿画的“马”神采飞扬、超凡脱俗,有“神驹”之感,给人以激情、生机和力量,有一种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表现了高峰艺术技能和渊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他的素描、油画、国画。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且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作题材十分广泛,落笔有神,栩栩如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人人皆知徐悲鸿画的马多为奔马,然而他似乎想到:他的夫人廖静文与他七年的婚姻后,承君此诺,必守一生。这位品行高雅、心地善良、胸纳海川的女人,默默地承载着一切,每时每刻都在传承着他的艺术人生,她就像徐老的奔马一样,马不停蹄地为艺术事业奔跑着,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儿,于是我在笔记本上写下: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印象之一《艺术人生马蹄急  老骥伏枥志千里》,写为印象之一的原因,是我对廖老的采访注定刚刚开头,我了解的仅仅是皮毛,她的精神境界、她的无私无畏、她的不折不扣听起来咋能不叫人眼眶湿润?咋能不叫人痴迷?

      徐悲鸿有位印度挚友名叫苏蒂·森,是在美国定居的经济学家。森赞美徐悲鸿平易近人,对人总是笑脸相迎,与周围所有的人都友好相处。他既矜持又坦率,思想丰富又喜爱沉思,使人感到他外表冷静而内心沸腾,对绘画艺术有执著追求和刻苦精神。
      “使人感到他外表冷静而内心沸腾,”森赞美徐悲鸿的这句话,确切地讲入骨三分。
       徐悲鸿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表达了徐悲鸿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献身艺术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句话用在廖老的身上很是贴切,她不正是像徐悲鸿笔下傲骨含香的梅花吗?她不正是像徐悲鸿笔下的傲骨飞奔的骏马吗?

徐悲鸿作品欣赏: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