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信息 > 内容
鄂尔多斯市境内长城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日期:2016/12/9 浏览量:5441次
字体:     

 

在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的怀抱里,有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像璀璨夺目的巨大宝石,镶嵌在内蒙古大草原的西南部,这就是遐迩闻名的鄂尔多斯高原。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也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鄂尔多斯市。跨过包(头)东(胜)黄河大桥,便进入鄂尔多斯市境内,其盟所在地是东胜市。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汉译为很多的宫殿。据史书记载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年)鄂尔多斯部落将成吉思汗陵寝移到此处,此后几百年按时举行祭奠,久而久之,这个地区就被称为鄂尔多斯。伊克昭,汉译为大庙。清初,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统治,推行盟旗制度,将鄂尔多斯的六个旗组成一个盟。因各旗的札萨克(旗的行政官)会盟在达拉特旗——王爱召而得名。
  在鄂尔多斯市境内,毛乌素和库布齐沙漠形成引人注目的握手沙,还连着宁夏黄河东沙区。沙漠大,湖泊多,植被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沙丘间低地广泛分布着中生性的柳湾林。它由乌柳、沙柳、沙棘三种主要灌木组成,把鄂尔多斯高原打扮得如同穿上绿装,呈现出沙地中的绿洲,可谓塞柳青青
  
  游览
  
  魏长城 乘车从包头过黄河大桥南行30公里,就到达拉特旗委所在地。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南行30公里,在新民堡便可以看见战国魏长城的遗迹。这条古长城在库布其沙漠的北缘,时隐时现,呈白土色。当地村民叫它城圪梁边墙。起于白泥井乡李三壕村,跨过哈什拉川,经过新民堡、王爱召、树林召、粉土圪旦,长达100余公里。新民堡长城遗迹宛如一条白色土龙,埋在沙漠里,有的身躯被沙漠蒿草埋没了,有的身躯裸露于外面,断断续续,时隐时现。新民堡乡南店壕子村沙漠里裸露出的一段长城遗迹,从一农民场院里可以清晰地看出:夯土筑墙,杵窝是圆形的。直径10厘米,墙顶宽2.47米,其基宽据当地村民估计约20米,高1.5——2.5米。战国魏长城是19786月,鄂尔多斯市文物工作者普查文物时,在包头东南黄河对岸的达拉特旗白泥井乡发现的,长城遗址东西走向距黄河30公里,已渐被沙漠吞没。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再有《史记·魏世家》云:(惠王)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根根上述史料记载,魏国为了防御秦国,所修长城的走向应是:从陕西华山北麓起,经韩城境沿着黄河西北上,又经陕西绥德、米脂、榆林、神木、府谷进入内蒙古准格尔旗黄河西岸;从准格尔旗黑岱沟乡经十二连城乡继续沿黄河西岸上行,由达拉特旗的白泥井乡到达黄河对岸包头市附近,全长550余公里。

  战国魏长城,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筑长城,修到固阳。关于魏长城终点在内蒙古稒阳,《括地志》云:稒阳县,汉旧县也,在银州银城县界。照此说,魏稒阳不在今包头北59公里之地的固阳县城,而是在汉稒阳之地。

  汉稒阳,《包头史料荟要》中有两种解释:一指今包头市东古城湾古城,另一说在今包头市昆都仑河东火车西站西南2.5公里处的麻池古城。(按:魏筑长城,自郑滨洛,北达银州,至胜州固阳县为塞也。固阳有连山,东至黄河,西至夏、会等州。稒音固)。游览这条长城,仿佛骑上一条土龙,遨游在新秦地的大漠之中,别有一种情趣。

  秦直道 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有许多历史古迹,横跨整个鄂尔多斯草原的古代公路——秦直道,可谓重要的一处。

  所谓秦直道,指的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修筑的一条军事交通大道。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除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向原六国首都的驰道外,还命大将蒙恬由距咸阳不远的陕西淳化县梁武帝村的云阳林光宫(秦始皇的军事指挥中心),沿陕西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榆林进入内蒙古继续北行,经伊金霍洛旗西11公里的红海子乡掌岗兔村、东胜市西南45公里的漫赖乡海子湾以东的二倾半村和达拉特旗西南50多公里的青达门乡到高窑头乡交界处,越过黄河通向包头西的九原郡遗址(今包头市郊麻池古城),修起一条长1800里(约今1400里)的直道。由于是直道,所以遇山开山,遇沟填沟。这样浩大的工程竟以两年半的时间便迅速全部竣工。这条大道的筑成,在当时曾使秦始皇的骑兵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之下,出击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可见这项重大的国防工程对刚刚建立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生存,意义十分重大。

  一条古道平直向前,遇有山头,便破山而过,在山头上留下一个槽形的凹痕。东胜市漫赖海子乡二倾半村,发现了修筑秦直道时的堙谷痕迹。当年砂岩粘土填筑,至今路高1.5米到2米的遗址断层历历在目。登上东胜地区制高点城梁上远眺,南北城梁,宏伟的古道遗迹跃然其上,人工开凿的四个山岭豁口旧址宽约50米,遥遥相对,连成一线。

  直道的修筑遇沟壑则以红沙石土填平。伊金霍洛旗掌岗兔村为草原地带,这里修的直道从断面上看,为夯筑土砂石层,上下共8层,1——7层,每层厚25——80厘米,最上一层厚1.2米。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物质条件来衡量这历史记载中的堑山工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荒无人烟之处,可以并排行驶四辆马车。长达几十里的秦时大道,由于年深月久,野草丛生,极目远眺,宛若一条绿色的巨蟒,伸向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其壮阔之势,非亲眼目睹者是难以想象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项直道工程始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完工。秦始皇死后的辒凉车就由直道回到咸阳。公元前110年,司马迁在山东泰山参加了汉武帝的封禅大典后,沿蒙恬兴建的直道回到长安。司马迁沿着直道穿行鄂尔多斯千里之地,见到了秦筑长城、直道、亭障,领略了鄂尔多斯的美丽风光。

  秦昭王长城 从准格尔召东行10公里,就到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速会川西岸,人们可以看到秦昭王长城遗迹犹存。沿川北上,登上巴龙梁高处远眺,就看见这条蜿蜒曲折的长城,隐没于苍茫烟云之中,甚是奇伟壮观。大约公元前306——251年,秦昭王灭义渠戎国后,为防御匈奴奴隶主的进入,修筑了这条长城。这是一条西起甘肃岷县,经宁夏固原、甘肃环县,陕西志丹、安塞、横山、靖边、榆林、神木,进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抵准格尔旗东北的十二连城,全长约1150公里。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秦昭王长城,多是夯土筑成,但也有石筑的。在纳林塔乡南3公里的白家梁村长城梁的一段长城长约100多米,全是自然石垒砌的。墙缝既无引泥,又无白灰,全为片石垒砌,当地人称干砌墙,故呈现不规则的百眼千孔。遗迹高2米,宽3米;如同一条小龙,从沟坡爬上沟畔。

  另一条长城是从白家梁树西延伸蔓菁沟村南。这段遗迹全是夯土筑墙,高3米,宽6米,夯层历历可见,各层薄厚均匀,整齐如一。各夯层之间未盖浮土,夯土后留下的杵臼痕迹,皆紧密连接,未发现没有经夯过的空隙。

  蔓菁沟内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涧溪,当年修筑长城要跨越涧溪,为使溪水继续畅通,就在修筑长城时开一水门。至今水门遗迹犹可辨识。修筑的情况是:长城从南山坡延伸下沟,快到沟底时,因沟宽,就像围堰一样,把沟圈围起来,然后长城爬上向北山坡。并在过沟的长城中心地带开如同一样的缺口,此即水门。这样不仅可使涧溪之水长流,而且可利用沟宽地带防御敌入侵入。由此可见古代劳动人民在长城防御工程的修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现在这里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但大部分墙体仍高达2——3米有余。

  秦昭王长城沿准格尔旗的巴龙梁北上,经神树沟,德胜梁,北至坝染后复折而东至点素脑包、最后到达十二连城之北黄河西岸。这段长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既可以凭以扼守鄂尔多斯东部战略高地,又可护卫南水(今正川沟下游黄浦川)这一军事通道,同时还可控制黄河天堑。从十二连城过黄河之东。(正是今托克托县之地),即赵武灵王时所建的云中郡城,由此沿大黑河北上即可到达阴山脚下。故对防御匈奴奴隶主贵族的进袭十分有利。

  统万城 从乌审旗南行100公里到巴图湾,折东北越无定河走10公里处,有一座巍巍古城,矗立在茫茫沙漠中,这就是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5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首都,俗称白城子,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村。

  夏国赫连勃勃兴建都城时,这里是水草丰美,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的优美之地。赫连勃勃对这个地方曾大加赞赏。史载公元407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雄据朔漠。赫连勃勃凤翔元年(公元413年)驱役十万各族人民,采用蒸土筑城法在朔方水(今红柳河)之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取名统万城统一天下,居临万郡之意。这座城历时7年建成。城基厚25米,城高23.33米,宽11.16米。又据史料记载:筑城的土都经过蒸熟。筑成后用铁锥刺土法检验其硬度,凡刺进一寸,便杀筑者;凡刺不进去便杀刺者。城坚硬可以磨刀斧。宫内楼台高大,殿阁宏伟,装饰土木,极其侈丽。赫连勃勃是个残暴的君王,在筑城过程中至少杀民工、匠人数千人。

  统万城规模十分宏伟。城高十仞,周围数里,内有三道城,城内有宫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四周的城墙上还筑了若干座敌楼,特别是西北隅的那座,现仍高达24米。在10公里外,越过波浪般的沙丘,就可以远远望见它那雄伟的造型,正好像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形象写下了历史上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创造。四座城门分别名曰:北朔、招魏、朝宋、服凉。公元431年,赫连氏后裔争权内讧,北魏乘机灭掉夏国。

  统万城的遗址在民族史和建筑以及考古等方面,都是很有价值的。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外学者专家,纷纷到毛乌素沙漠对这座古城进行考察。这座古城虽然被沙漠吞噬了,但是古城墙却历历在目,因城池呈白色,所以当地群众冰白城子,又因赫连勃勃在这里称王称帝,故又名赫连城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