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银马鞍
蒙古族爱马,以拥有骏马雕鞍为荣。与此同时,精美的马鞍也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平安与吉祥的愿望的媒介。
马鞍由多个部件共同构建组成整体马具系统。主要包括鞍鞒、鞍屉、鞍垫、鞍韂、镫磨、鞍花、稍绳、马镫、马绊、马鞭等。
鞍鞒是马鞍构件中的核心的地部件,这部分可以体现马鞍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也体现了主人的审美品味和价值观念。分为前后鞍鞒整体装饰的马鞍、局部装饰的马鞍、完全不装饰的马鞍三种类型。鞍桥边的材质有金、银、铜、铁、骨、角等。
马鞍下边靠马背的地方,称为鞍屉。鞍屉的作用是保护马背,它是羊毛或者驼毛做成的垫子,用皮革或帆布缝包起来
鞍垫用鞍花固定在马鞍上,制作材料大多为手擀羊毛毡、灯芯绒、栽绒毯子、熟牛皮等。鞍垫的造型各异,有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异形的,做成鞍座脊梁的大小直接压在马鞍的中间。
马镫由镫绳和镫盘组成,镫绳穿在前鞍鞒后面、鞍板前面的孔里,人们可以根据腿的长短,随时调整马镫。马镫的种类包括直柄横穿型马镫、壶镫、T形柄金属马镫和8字形马镫等。
鞍韂是马鞍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防止马蹬碰伤马身两侧,也防止马身上的汗水弄脏骑手的衣物。远古时的马鞍和鞍韂是一体的,后来鞍和韂才逐渐分开。
鞍花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装饰的作用,另一个是固定鞍垫的作用。鞍花在韂上的排列遵循一定的规律,排列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一个大鞍花在中央,其它几个小鞍花排列成圆形围绕在大鞍花的四周,空白的地方配有云纹加以装饰;有的中间一个大鞍花,周边围绕三个小鞍花;有的以同样大小的5个鞍花围成一个圆形,象征团结。
马鞍常用的色彩是牧人的吉祥五色:红色、蓝色、绿色、银(白)色、金(黄)色。这些颜色给蒙古族带来许多美好的启示。如蓝色象征长生天、永恒、包罗万象。红色象征永恒之火、幸福和胜利。白色是吉祥、圣洁、真诚的象征。
马鞍在装饰色彩上注意色彩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和面积对比,这4种对比是马鞍装饰色彩的基本规律。
蒙古族热爱大自然,因此喜欢用生活中看到的植物和动物做成素材和范本来装饰马鞍。马鞍的装饰图案受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与萨满教的影响。根据其表现手法的不同,马鞍上的装饰纹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植物纹样、动物纹样、抽象的几何纹样外,还有吉祥纹样、组合纹样、宗教纹样、器物纹样等等。
马鞍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到繁的漫长发展过程。自汉唐以来,马鞍的形制和装饰始终处在一个高端的发展水平。遗留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功能的马鞍,充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
马鞍的造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类似褥垫的东西,这就是马鞍的雏形——匈奴马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个时期的马鞍简单低矮,前后鞍鞒尚未出现。在随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东胡支族出现了前后鞒凸起的马鞍,马鞍两端从平坦转为向上高翘,完全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契丹鞍鞒宽、座宽、且前后鞍鞒较高,后鞍鞒略低于前鞍鞒,纹饰由古朴发展到繁复华贵。
隋唐时期突厥马鞍的形状也有了新的变化,称之为“后鞍鞒倾斜鞍”。这样的样式方便骑乘者上下,是马鞍发展的又一大进步。元朝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政治文化发展的顶峰,其马鞍汲取了契丹鞍、中亚鞍和阿拉伯鞍的精华,马鞍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出现了后鞒较低的战马鞍和前后鞒平缓的生活马鞍。明代马鞍做工简单,装饰很少,俗称简式马鞍。清代的马鞍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分类多样,分别有坐鞍、驮鞍、喇嘛鞍和喜鞍,而且清朝还出现材质多样的马鞍,如景泰蓝马鞍(又称珐琅)、鎏金马鞍、漆器马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