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至9日,《呼伦贝尔大雪原》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演出生动表现了草原上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
民歌独唱《摇篮曲》
木锨这种一直以来就存在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工具第一次搬上艺术的舞台
鄂伦春民歌演唱
《宴歌》
舞蹈《冬牧》
舞蹈《敖鲁古雅女人》
演员们紧张的化妆换装,演出中他们平均每人需要换5套服装
10月8日至9日晚,作为“天堂草原——内蒙古北京文化艺术周”内容的一部分,由呼伦贝尔市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该剧历时三年完成,集世代生息在呼伦贝尔的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游牧、狩猎文化之大成,是国内第一部以“风雪”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为首都观众献上了最淳朴和原汁原味的草原歌舞盛宴。
著名舞蹈家何燕敏担任该剧总导演。全剧分为《冬日的草原》、《森林世界》、《温暖家园》和《春天来了》四个部分;以反映大兴安岭下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生存状态为主题,通过舞蹈、声乐、民族器乐、声器乐组合,阐释了北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劳动和爱情的特有场景和文化内涵。
该剧舞蹈将少数民族独特的肢体语汇与现代舞蹈有机结合,选用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形式和原生态民族文化等元素,使人们感受到来自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清新、大气和自然的艺术魅力。音乐采用了国际通常使用的编制技法,使管弦乐、电子乐与民间乐器相辅相成,其中大量使用了口弦琴、鹿哨、鹿铃、萨满鼓、冒顿朝尔等民间传统乐器,是整个作品的音乐、音效信其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呼伦贝尔大雪原》在北京的两场演出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很多观众在看完该剧后表示想要去内蒙古看看走走。
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王纪言观看演出后说,在将近一百分钟的时间里,《呼伦贝尔大雪原》全部用舞蹈加音乐的形式展现出一个在大雪原中生存的民族非常不易。该剧从另一个角度把内蒙古的文化折射出来,他们那样一种不屈的状态,壮怀激烈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