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演化的历史长河中,石匠恐怕是最古老的一门手艺了。武川县二道洼村发现的一处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采石场,就有石镰、石斧等石器, 距今已经有一万余年了。 石器曾经是我们祖先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从石碾、石磨、石槽、石条、石础、石板、石滚、石碑、石桩、垃硐、碌碡、碓臼,到装饰用的石人、石马、石羊、石狮,石制品可以说远处不在。 石器以其坚固性、实用性、广泛性、观赏性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宠爱。古往今来,有市场就有商机,有商机就有人从事加工生产。熟能生巧,那些生产速度快、加工水平高的就称为石匠了。武川县哈拉合少乡阳忽赛一带盛产花岗岩,块度大、质量好,是上等石材产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那里的石匠也最有名。我初次见到石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早听大人们说生产队要安一盘双轱辘碾子,一天能加工石二八斗米面,很是了得,就想见识见识这神奇的新设备和制造这新设备的人。有一天终于打听到拉回了新碾子,我和一帮小朋友们不约而同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凑热闹。就见一个身高树大的外乡人腰里挎着个帆布兜,手里拿着锤錾撬棍一类的东西,正指挥着人们卸车。听人说,这就是石匠。只见他把撬棍、木头支好,让众人闪开,然后用撬棍轻轻一撬,碾子就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平地上。再用同样的杠杆原理,碾子又乖乖地安在了碾盘上。 后来又见了几回石匠,似乎都在做一些砍碾子、涮垃硐的零碎活。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科技的飞速发展,把时空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柴油机、喷粉机、剥米机、脱谷机就在我的家乡基本普及,安装起没几年的双轱辘碾子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宣布光荣“退休”,到一个农家乐旅游景点寻了个看大门的差事享清福去了。碌碡还有人在用,只不过驱动不再靠畜力,而改为四轮、三轮车了。我还见过一只形状特别的碌碡,是武川县哈拉合少乡上庙沟村近年出土的古碌碡,这碌碡有眼没脐,锥度也不是很大,但有半人高,有普通碾子般粗细,给人的印象是古代人的工具粗实、笨重。 现在,石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下岗的下岗,改行的改行,空给人留下世事沧桑的慨叹。不过在我看来,老祖宗留下的这门手艺没有丢,而是扩版增容、升级换代了。首先,他们手中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再是锤錾橇棍等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用上了电脑、切割机、抛光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其次,他们的工作环境也不再是风餐露宿的野外作业了,而是在高大气派的现代化厂房内工作。再次,石材产品也不再是碾盘、磨扇等初级产品,而是涉及工业和民用建筑装饰装潢的各类材料。第四是取材范围扩大了,不仅是传统的大理石、花岗岩能用,辉绿岩、页岩、板岩、沉积角砾岩都可派上用场。第五是称谓的变化。过去的石匠地位低、资本小、干的活又苦又累又危险,现在开石材加工厂的叫民营企业家,会雕刻的叫石雕艺术家,还繁衍出一群开矿的大老板,你说牛气不牛气。
上一页 下一页
本作品版权归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所有,若以此作品从事经济活动,本研究会将追究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