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前旗:传承与创新同步 民族文化产业助民增收 |
|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作者:张玥 日期:2010/12/21 浏览量:4985次 |
|
字体: |
|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党支部围绕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这个中心,依靠地方民族文化的优势,立足本地,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具有独具特色的文艺人才,既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又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内蒙古鄂前旗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是蒙汉族杂居的地方,且有大量的转移进城农牧民。这些居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爱好不同,但这些进城农牧民和转移农牧民中有一些掌握蒙古族头戴、首饰、鞋等传统技术。巴音社区党支部积极引导进城农牧民和转移农牧民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展蒙古族饰品、服饰、鼻烟壶套等各种蒙古族手工品制作。 阿木尔斯琴是上海庙镇阿勒台嘎查牧民,2005年移民搬迁到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居住,和丈夫一起开起了小食堂,但由于烹饪技术等原因,没有继续开下去,便在敖勒召其镇打工。巴音社区党支部发现了阿木尔斯琴会蒙古族首饰制作,便积极鼓励她租赁房屋,开办蒙古族首饰加工店。 2009年6月,阿木尔斯琴开办了鄂前旗第一个蒙古族首饰等加工店,当年收入2万多元。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社区有12名进城农牧民和转移进城农牧民开办了蒙古族首饰、服饰等手工艺制作店,有152户居民参与到加工蒙古族首饰、服饰制作的工作,每户年均收入8000多元。 为了鼓励和推动社区居民参与蒙古族首饰、服饰制作等工作,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党支部在社区设立了展览室,让社区居民和外地来社区办事的群众参观,从而推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2009年至今,巴音社区党支部共举办各类蒙古族首饰、服饰和刺绣、十字绣等展览20多次,带动销售蒙古族首饰、服饰等手工艺品2000多件,创收20多万元。 敖勒召其镇敖勒召其嘎查牧民巴图珠拉说,社区搞这些活动,既让我们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增加了收入,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减少了不良习气。“没想到自己会的这些手艺还能挣钱。现在我们做的这些蒙古族特色的工艺品,连外国人都喜欢。”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加居民收入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巴音社区党支部先后举办蒙古族首饰、服饰等培训班,培训居民200多人。“这既继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又把居民从找工作中的烦恼和从麻将中寻找快乐请回来,更促进了城镇社区文明建设。”巴音社区党支部书记辛红霞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