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思潮争鸣 > 内容
《乌兰牧骑精神》序
来源:本站 作者:伏来旺 日期:2019/8/8 浏览量:4545次
字体:     



由王慧琴、邢野合著的《乌兰牧骑精神》一书,即将付梓。两位作者邀我题写书名并作序。读罢书稿的前言、目录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乌兰牧骑的赞誉,勾起了我对乌兰牧骑成长的回忆。乌兰牧骑这面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亲手树立,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的文化艺术奇葩。她伴随着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与我们这代人同步成长,已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其精美的艺术形象,高崇高的文化精神,常常在同时代人的头脑中回荡。曾与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同志谈到乌兰牧骑的成长史,他老人家一往深情,回顾当年建立乌兰牧骑时的情况说到:新中国建立之前,他担任内蒙古文工团党支部书记、副团长。当年的文工团,既是文艺宣传队,又是宣传群众的工作队,遇到敌情还是战斗队。能歌舞,能宣传,能战斗,深受群众的欢迎和赞誉。为传承这种优良的传统,结合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牧区和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右旗半农半牧区的文化生活实际,在两地组建了适宜流动,装备轻便、队伍短小精悍、人员一专多能的小型文艺工作队,以演出为主,兼做宣传、辅导、服务工作,定名为乌兰牧骑。后通过推广这两个旗的经验,使乌兰牧骑在草原处处生根开花。1964年布赫率领乌兰牧骑到北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称赞。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布赫组织乌兰牧骑分四路到全国27个省市区巡回演出,受到普遍好评。改革开放后至今,全区乌兰牧骑发展到75支,队员三千多人,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次。布赫说:“总结乌兰牧骑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的文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深深扎根在群众中,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和人民的心声。201711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回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永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为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题会议,作出了继承乌兰牧骑光荣传统,发扬乌兰木骑精神的重要部署。内蒙古文化艺术界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全方位推动内蒙古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在此喜人的文化氛围中,王慧琴、邢野二位学者合作编著了《乌兰牧骑精神》一书,为乌兰牧骑鼓吁,为乌兰牧骑点赞,是一部宣传、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好书。邢野是内蒙古第十届政协委员,内蒙古文史馆馆员,内蒙古通志馆馆长,内蒙古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还在众多业余文化团体兼任职务。他参加工作40年来,遍足内蒙古12个盟市,100多个旗县,并亲赴晋、陕、冀、宁、黑、吉、辽等友邻省区,从事地方文献、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的搜集、整理、创作。主编了《内蒙古通志》《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内蒙古卷》《内蒙古文史研究馆志》《国土资源志》《旅游资源志》《绥远通志》《呼和浩特志》等著作35部,可谓著作等身。王慧琴系内蒙古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社员。她多年来在内蒙古图书馆从事图书文献编目工作,同时进行地域文化研究。曾与邢野先生合作主编了《敕勒川风景揽胜》《敕勒川艺苑荟萃》《内蒙古方志通要》等多部著作。王慧琴、邢野合编的这部《乌兰牧骑精神》分四章十二节,比较系统的叙述了乌兰牧骑创建的时代背景、组建过程、艺术风格、民族特色、演出活动、受众群体、社会评价、领导赞誉及60年薪火传承形成的时代精神。是一部文化艺术,专著,也是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我已年至古稀,青少年时期就观看乌兰牧骑的文艺演出,六十年来没有间断。乌兰牧骑的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植根草原牧区、农村,坚持“二为”方向,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二是文艺节目就地取材、自编自演,歌颂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题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是队伍人少精干,演员一专多能,能歌、能舞、能伴奏,特别适应地广人稀的大草原和人口分散的农村;四是艺术形式短小精悍、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集歌舞、快板、相声、小品、演奏、戏剧、曲艺于一体,适合不同受众群体的口味,群众喜闻乐见;五是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吃苦精神。最早各地的乌兰牧骑大多赶着马车,承载着演员和道具,有时一个居民点只有两到三户人家,他们都认真的宣传演出。乌兰牧骑有一个口号:“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演出期间,还为农牧民理发、做饭、照相、剪羊毛、拾牛粪……发挥着“演出队、宣传队、辅导队、服务队”四项职能;六是从草原、农村走向城市,从自己家乡走进首都,从内蒙古走近京城,进而放歌国际舞台,所到之处都获得一片赞誉之声;七是文化自信,开拓创新,牢记使命,勇于奉献,始终踏着时代的步伐,弘扬主旋律,激浊扬清传正声。

乌兰牧骑从建立到现在,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赢得了社会的赞誉、领导的褒奖。邓小平同志曾为乌兰牧骑题词:“发扬乌兰牧骑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寄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厚望与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乌兰牧骑队员的信中说:“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这是对乌兰牧骑精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也使内蒙古乌兰牧骑获得了无限的荣耀。今日出版《乌兰牧骑精神》一书,对于了解乌兰牧骑的史实、事迹,发扬乌兰牧骑精神,促进内蒙古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均有积极的作用。感谢慧琴、邢野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好事,祝愿乌兰牧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