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阳秦长城
固阳秦长城,又称秦长城固阳段,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后,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派大将蒙恬亲率数十万军民,在今内蒙古武川、固阳、乌拉特前旗一线新筑的防御工事,是万里秦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秦长城段落。学界普遍认为,固阳秦长城并不是单指固阳县境内的这段长城,而是指包括从呼和浩特市到乌海市全长400余千米的整段长城,即蒙恬率兵新筑的这道长城统称为固阳秦长城。
已故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考古专家罗哲文评价说,“固阳秦长城是我国早期长城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亮点,对它的保护和宣传意义重大”;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登临固阳秦长城后,做了题为《秦长城下的文化思考》的学术报告,其中指出“固阳秦长城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走向伟大的一个巨大的脚印、一个伟大的线条”;“长城之子”、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认为,固阳秦长城是秦始皇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包括了秦长城几乎所有的建筑类型,在中华民族历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考古专家张文平多次强调,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中国北方的长城发挥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固阳秦长城功不可没。在山岭丘壑中蜿蜒起伏的固阳秦长城,亲眼见证了2000多年以来我国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有力有效推动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平共生,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融合发展。
固阳秦长城是各族人民共同构筑的生命守护线
为什么要修固阳秦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听信方士之言“亡秦者胡也”,力主要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阻挡势头正盛的匈奴侵扰。《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秦长城把过去秦、赵、魏、燕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固阳秦长城所在的色尔腾山古称阳山,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西绵延,中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处豁口方便大队人马通行。今固阳县境内的昆都仑河谷(古称石门水)就是南北往来最为重要的通道。从北边的秦长城经此道南下,可直达秦九原郡(今麻池古城),再向南即可抵达秦朝的都城咸阳。因此,固阳地区对于新建立的秦王朝来说,就是名副其实的北大门,其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守好这道门,就可以有效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确保中原王朝王权巩固。秦王朝为什么在此下大力气、投入重兵修筑长城就不难理解了。
是谁修筑了固阳秦长城?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皇挟录图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地挽车而饷之。”由此可知,主持修建秦始皇长城的分别是秦将蒙恬、杨翁子,而修建长城的主力首先是蒙恬统帅的50万(另一说30万)征战戍边的军队,当然也包括后来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强征的数量庞大的民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由此而产生。此外,发配充边的犯人也成为修筑长城的人力来源。秦时,有一种专门刑罚就叫“城旦”,就是把犯人罚去修长城。《史记•集解》中“《律说》载: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昼日伺寇虏,暮夜筑长城。城旦,四年刑。”《汉书•惠帝纪》应劭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不管是军人、民工还是犯人,都是秦王朝治下各郡各县的臣民;秦王朝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的人群共同修筑了秦长城,也可以说,固阳秦长城是各民族先人共同团结协作的成果。
固阳秦长城发挥了哪些作用?
秦始皇派兵修筑长城,虽然极大地损伤了民力,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但在客观上也有效保护了中原的农耕文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团结融合。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也对秦朝修筑长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始皇虽无道,而长城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无疑,在我国封建王朝所处的冷兵器时代,长城对于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的防御是卓有成效的。
另据董耀会先生讲,固阳秦长城筑成后,真正在长城上打仗的很少;修筑长城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物理隔断与心理阻隔,有效避免了人群的正面接触和直接械斗。因为不常见,矛盾纠纷少,从一定意义上避免了民族纠纷和部落冲突,有利于民族团结与和解。
固阳秦长城沿线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立身之所
走西口人群——长城脚下是我家
从清朝乾隆中期开始,晋、陕、冀、豫等省靠北地区的人口逐步穿越明长城的几个关口,来到今内蒙古西部地区务工、经商,后逐步发展为垦荒种地,形成大量人口迁徙现象,史称“走西口”。固阳秦长城沿线便是走西口人群的重要落脚点,这在史学界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
这些来自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的内地人,一小部分经商做买卖,而大部分人来到草原,得到蒙古族牧户的收留,为其打杂、帮工及放牧,双方和睦相处、各取所需。南来的内地人带来了与北地牧民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产方式,在漫长的时日里,潜移默化感染和改变着草原牧民的生活。后来,这些来自内地的打工者发现此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十分利于开垦种植,即与蒙古族王爷或牧户协商,开始垦荒种田,耕种所得按约分成。内地农民由于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不断涌入蒙地;而蒙民出租牧草地可无本进利,所以开垦草地之势发展迅速。南来的垦荒者从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与游牧民族完全不同的生存理念,开荒种地之余,他们帮助蒙古族居民搭建房屋、修建牲畜棚圈及围墙,极大地改善了蒙古族牧民的生存条件,提高了保养牲畜、抵御自然灾害及野兽侵袭的能力,受到蒙古族王爷和普通牧民的普遍欢迎。
走西口现象使固阳秦长城内外经济社会得到多元发展。农耕人群大量走西口,使固阳秦长城内外的经济结构、生存方式、信仰风俗有了根本的改变,走西口现象使固阳翻开多元文明发展的历史节点,也成为今天长城内外人们和谐相处、民族文化升华的奠基石。
钢铁脊梁——坚持到胜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抗战时期,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及绥远地区党组织在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吸纳各方人士参加动委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蒙汉各族人民的力量参加抗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1938年9月挺进绥西地区后,及时与驻守在庙沟的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前敌指挥部取得联系,并召开联欢会,双方领导人在致辞中表示,要结成抗日统一战线,誓死抗战。李井泉、姚喆、彭德大、武新宇、杨植霖、李维中、陈刚等领导,多次在自卫军前敌指挥部及驻绥西的自卫军各部上层开展工作;八路军还在政治、军事、物资等方面给自卫军以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时,大青山支队、中共绥西地委(特委)还特别注重做好伪军、伪警察和伪政府人员的争取工作,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抗日同盟力量,努力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和各级党组织在开辟绥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和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指示,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密切联系蒙古族各阶层,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不断扩大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中共庙沟支部、武固工委、萨武固包工委和固阳县抗日游击政府(动委会)、武固县抗日游击政府,在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工作中,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团结蒙古族人民抗日作为中心内容。八路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特别注意尊重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抗日民主政府在征集抗战物资时,对蒙古族群众一般不摊派款物,不增加蒙古族群众负担;不收缴喇嘛的武器,不实行减租减息,允许蒙古族地主仍照原地租收租,切实保护蒙古族民众的利益。广泛团结蒙古族各阶层,对同情抗日和有中立倾向的蒙古族武装采取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从而使八路军在大青山地区开展抗日斗争时,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广泛同情与大力帮助。
为了加强对蒙古民族工作的领导,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内设立“蒙民工作委员会”或“蒙政处”,各专署和县政府中都设立“蒙民部”或“蒙民科”,作为政府的蒙古民族工作部门,专门处理蒙古民族事务。根据地的蒙古族群众都十分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和共产党、八路军建起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以不同的方式支援大青山抗日游击斗争,对坚持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和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脱贫攻坚——携手迈上小康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带领各族人民吹响了新的战斗号角。固阳县作为包头市唯一的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包头市基础条件最差、人均纯收入最低、贫困人口最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告别贫穷,告别落后,过上好生活,是固阳人民祖祖辈辈的共同心愿。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固阳县深入推进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4955户9327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其中少数民族贫困户58户、136人。
从2018到2021年,全县共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49万元,共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33个,极大地满足了各民族脱贫户的生产生活需求,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为全县1038户1816名易返贫、致贫户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近2万户,卫生公厕覆盖73个行政村、268个自然村,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大英图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聚居村万胜壕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投入3.8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等工程,73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获评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4.4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2.8%,居包头市第三,改善幅度居包头市第一。“农牧业稳县”更加突出,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全县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2年,固阳县地区生产总值达95亿元,较上年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亿元,是2021年的2.2倍,增速位列包头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增速位列包头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位列包头市第三;“四上”企业突破80家,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8136元、19462元,各族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固阳秦长城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2005年,固阳县将修缮后的固阳秦长城康图沟段划为旅游区,在自治区范围内较早地开启了文旅融合工作的探索。该段长城位于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开发旅游产业具有较为优越的条件,也是各族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感悟历史文化的理想场所。
固阳县境内长城的总长度是95.6公里,建筑实体构架相对完整,共有烽燧173座、障城5座。康图沟这一段长城垒砌得非常规整,保存得也比较好。固阳境内秦长城是国家文物局新公布的83个国家长城保护重要点段之一,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100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已经开发成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固阳县特别注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持续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工程,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连接起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固阳秦长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历史史实,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共事的现实经历,为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滋养。2022年,固阳县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7个单位被命名为“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2019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该方案的出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固阳县敏锐地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秦长城和周边文旅资源的实际现状,编制了《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该项目总投资近1.02亿元,项目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2021年开始建设,2023年完工,建设地点位于固阳县金山镇哈业忽洞村秦长城城墙北麓,主要文化展示区与周边闲置营房相嵌、相融,主要由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区、长城文化展示体验区、长城传统风貌展示区和军事文化体验基地、长城文化展示基地、长城文化实景体验基地、现代国防教育实训基地组成。
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后,必将为各族群众提供一处增进民族团结、感悟历史文化、强化国家观念、提升文明意识的文旅融合休闲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固阳秦长城的历史和今天,为发展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奠定基础,同时也必将带动长城沿线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固阳秦长城见证了我国北方各民族民族迁徙交往、彼此融合的历史进程,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秦长城精神、品牌与文化已深深根植于各族人民的心中,秦长城内外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思想上全方位融入,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趋势乘风破浪、势不可挡。长城内外的人们正携手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正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简介:岳建军,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会员、包头市固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荣,包头市固阳县委统战部二级主任科员;温德仁,包头市固阳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