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会论坛 > 内容
读书有方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4/8/12 浏览量:1293次
字体:     


宋代学者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以此奉劝封建官员多读书。而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不能为读书而读书。古代不少学者都有一些很好的读书方法,大体上可归纳为读、批、思、记、悟、问、联。

一是读,学习必须读书,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千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名句。人们普遍认识到读书不仅要读与自己事业相关的书,还要博览群书。历史上“刘项原来不读书”“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处于知识型社会的年代,无论个人、家庭、单位,必须具备知识方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而读书需注重方法,片面肤浅的阅读方式,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只有认真系统地阅读,做到古人赞誉的“学富五车”才会有真知灼见。

二是批,即批注、评点。韩愈有“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批有横批、眉批、读点、画线、勾重点。一部《三国演义》,有毛批、御批、各家批;一部《红楼梦》,由众多的红学家来批。把书里有分量的地方认真地画出重点、点出要点、摘出警句,讲明自己的理解,用这种方法来读书,对书的领悟更加深刻。不少名人读过的书,字里行间、眉首卷底都有批注,值得效仿。若走马观花把书念一遍、浏览一遍,肯定记忆不深,领会肤浅。一边读,一边批、评,必然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是思,就是思考。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国的词语至少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本义,一个是引申义,一层意思有多个表达方式,如果不去思考,就搞不清、听不懂,不去思考就不解其意。有的词汇除原义、内涵之外,常常还有个弦外之音。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不在其本身的意思,而是在弦外之音。因此我们需要勤思、善思、细思、慎思,辩证地思。对一个问题的思考有正向思维、逆向思维,还有双向思维,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则考虑得更加全面。诚如朱熹所言:“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四是记,即记忆。增强记忆的方法有摘、记、背等。“摘”,即摘录书中重点与名句。一本书的容量浩瀚,不可能尽收于心,有部分耀眼章句,为其精华所在,留于胸中,可久不忘怀。有些名句是古往今来、千锤百炼的精言,好比数学家代入公式,化学家引入方程,既能一语道破,又不必加以解释,且朗朗上口,产生言简意赅的良好效果。读书时按己之需,摘其要句,存留活页笔记,对增长学问大有益处。但要学会摘,善于存,否则就失去“摘”的本意。记,就是记录。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重要的内容作为记录留存,到时就能派上用场。背就是背诵,记在脑子里,而不是记在电脑里。大量地背诵,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可在大脑里融会贯通。

五是悟,就是领悟,觉悟、醒悟。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可以领悟到其中的内涵,而有的人总是思不到位,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大家同样都在学习,但因悟性的差别,有的理解深刻、有的认识肤浅、有的甚至走向了反面。在历史上称作“家”的,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数学家的成果是一个公式;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的是一个方程、定律。而上述成果的取得,都凝聚了各家学者一辈子的心血,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光辉。读罢《西游记》方领悟到作者为什么将唐僧的大弟子冠名“悟空”,二弟子称为“八戒”,三弟子叫做沙僧。因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空”,下一个层次是戒(清规戒律),大众弟子均称为僧。因此,三个弟子中老大、老二、老三位置不能颠倒。读书学习要深刻领悟,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通始知深。

六是问,如果说读、批、思、记、悟是属于自身的,那么“问”是要借助外力。学问,学问,不问就没有学问。孔夫子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谁问呢?应该是“上问”“下问”“互相问”。在行政工作中,上问叫请示汇报,下问叫调查研究,互相问是开研讨会,互相启发。在学界,上问是学生问老师,下问是老师问学生,互相问是教学相长。同样的问题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苏东坡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学会兼听则明,不懂就问。

七是联,即联系实际。首先,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的大环境中,自然要联系大环境的实际。其次,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部门、单位、社区或学校,要联系隶属团体的实际。其三,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有不同。即使一娘生九子,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对自己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知道不足,学会发挥优势,树立自信心。经济学中,有个木桶原理,说的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长处是优势,而短处往往对前途命运影响较大。因此,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扬长避短方可取得成功。

时下,作为一名地域文化研究会的会员,要联系研究会的实际,文化研究会的任务是研究,不研究就不会有文化。“研”字左为石,右为开,把石头研开、揉碎方为“研”。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搞清一个地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要在读、批、思、悟、问、联7个字上多下功夫。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