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已被世界所公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表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题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跃式发展”。之所以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因为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内容,以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并促进城市文化底蕴和市民综合素质提升的产业。她具有“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特征,更具有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作用。
敕勒川是中原与草原的结合部,区域面积广阔,历史遗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条件较好,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和优势。虽然我们对敕勒川文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还没有转化为文化产品,还没有显现其经济价值,其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文化经济意识不强,政府投入相对较少,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没有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资源优势还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今天我们深入研究、挖掘敕勒川文化元素,保护、开发敕勒川区域历史遗迹,将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文化与资本高度融合,统一规划,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将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我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把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作为带动城乡经济发展的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内容,创作,生产、销售、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文化产业工作本身具有经济工作的属性,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根本区别在于,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其共同点都是以文化惠民为目的。我们重视文化事业,热衷于“花钱”办文化;忽视文化产业,看不到文化产业是能够“挣钱”的,其原因就是对做好文化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主要原因是对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运作方式以及市场竞争意识等认知普遍欠缺,文化产业的创新、创意研究开发不够,文化生产力较弱。大家知道,一部美国大片就能赚我们几个亿的人民币;韩国电视剧的热播,不仅给电视频道带来了高收视率和高广告收入,而且带动了韩国服装、饮食等生活日用品在我国的热销。由此看出,文化产业具有拉动经济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就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文化产业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包头地区处于敕勒川区域的中部,也是呼、包、鄂经济圈的中心,黄河流经包头214公里,其独特地理位置以及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包头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包头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璀璨的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浓郁、历史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开发禀赋极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黄河文化、草原文化、阴山文化、现代工业文化魅力独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l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全市文物遗址1143处,阿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石祭坛,“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重要线索”;阴山边塞文化别具特色,麻池古城是有“世界最早高速公路”之称的“秦直道”的终点;北魏六镇之一的怀朔镇城址、武川镇城址,唐三受降城之一的中受降城址都在包头境内。包头拥有从战国到金代五个期代的长城古迹,堪称长城博物馆。元代阴山以北是汪古部生活的地方,敖伦苏木古城是其首府;阴山以南的燕家粱遗址交通便利,是塞上繁华的市镇。美岱召、五当召等明清古建筑群留存完整,特色鲜明。推喇嘛庙和满都拉等草原岩画成千上万。赵武灵王、秦始皇、蒙恬、卫青、王昭君、崔寔、吕布、高欢、监国公主阿刺海别吉、阿勒坦汗、三娘子、三世达赖等历史名人都与包头有关。明朝之后包头是陕西、山西人走西口的重要一站,同时也是汉民族的茶文化、丝绸文化向北传播的重要通道。近现代王若飞、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包头进行革命活动,著名的百灵庙起义和百灵庙大捷都发生在这里。与钢铁、军工、煤炭相关的工业遗产众多,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传遍全国。稀土工业基地闻名世界、包头的移民文化以及享誉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园林城市优美环境等独特的现代文化资源,成为包头市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但是,就包头情况来看,我们对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政府投入相对较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开发步伐缓慢,缺少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还没有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更没有转变为经济转型的优势。目前来看,不仅包头市,敕勒川整个区域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敕勒川区域以黄河两岸最为文化资源富集区,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文化是旅游的“根”,旅游是文化的“形”,文化与旅游结合是我们发展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重要手段。
二是更新观念,整体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区。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政府“办文化”的思维定势,文化搞的好不好,就看创作了多少文艺作品,办了多少台晚会,拿了多少大奖。为什么我们获大奖的文艺作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主要原因是考虑社会效益多,而注重经济效益少;重视文化事业,而忽视文化产业,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弱化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直接参与的同时,强化政府在产业引导、政策措施、项目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激发和吸引文化企业、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为文化产业发展搞好保障。要遵循市场规律,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准入门槛,不断开放文化市场,通过规范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形成文化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用救勒川文化这条主线,打破区域界线,做好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整体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各盟市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整体规划要有超前意识,立足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实,把握国内外新型文化业态发展趋势,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进行高起点的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三是结合实际,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十一五”时期,包头市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市在文化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文化场所2300余家,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共3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续建文化产业园区项目6项,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万多人。2010年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占到1.8%。众多的文化经营场所,遍布在城镇乡村,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敕勒川区域的文物遗址多,分布大,只要我们很好地研究挖掘,充分开发、保护和利用,与城乡经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整体规划,科学规划、超前规划,把文化产业项目转变为文化惠民工程,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二、抓住机遇,把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产业是新型产业,也是绿色环保产业,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9月,国家正式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从理论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层面,被正式定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战略任务,这表明国家已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关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意味着今后的国家产业发展将从“依靠资源能耗”、依靠有形物质生产与消费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发展文化产业、依靠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长方式。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给发展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机遇,可以说,当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的黄金时期。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金融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等,这政策措施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保障。自治区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文化产业政策措施,从落实情况来看,还有没真正落实到位,文化企业还没有得到政策实惠,如土地审批使用,财税减免、政府扶持资金等。
二是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文化产业作为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的新型产业已成为全面转型的重要抓手。目前,自治区乃至包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还很低,如果我们真正能投资建设几个上规模、具有市场潜力、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文化产业备受投资者的青睐。“十一五”时期,包头市规划设计了一大批亿元以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按照政府规划设计、企业投资运作方式建设的,目前有的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如昆区的包头乐园、啤酒文化广场,青山区的会展中心,九原区的体育产业园区,东河区的乔家金街,土右旗的敕勒川文化产业园区,固阳县的秦长城热气球公园等;有的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如内蒙古文化传媒创意园,燕家粱遗址博物馆等;有的正在规划设计中,如麻池与小白河区域,南海公园周边,赛汗塔拉公园改造、天龙文化产业园等以文化旅游为主的产业园区。
“十二五”时期,包头市将整合文化资源,把包头市划分为“五大文化产业带”,即:(1)在黄河沿岸,依托乔家金街、黄河湿地、南海公园、敕勒川文化产业园区,挖掘农耕文明、晋商文化、二人台艺术资源,打造黄河文化产业带;(2)在主城区、矿区依托昆区的钢铁文化、青山区军工文化、高新区稀土文化、白云区和石拐区的矿山文化,打遣工业文化产业带;(3)在大青山南北,围绕赵北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金界壕、麻池古城、北魏怀朔镇,打造阴山边塞文化产业带;(4)挖掘哈布图·哈萨尔祭祀文化、召庙宗教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依托草原岩画,敖仑苏木古城、燕家梁元代遗址、美岱召、五当召,打造草原文化产业带;(5)借助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百灵庙抗日暴动、王若飞纪念馆等近现代革命历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
同时,我们按照“五大”文化产业带的布局,重点发展“八大产业”,即:文化旅游产业,文艺演出产业、广播影视产业、休闲娱乐产业、艺术培训与艺术品产业、广告会展产业、文化信息服务产业、出版印刷产业。打造“五种品牌”,即:历史文化品牌、民族艺术品牌、宗教文化品牌、节庆会展品牌和旅游观光等文化品牌。重点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即:燕家梁遗址历史文化生态园区、内蒙古文化传媒创意园、“石门”文化产业园、军工文化旅游产业园,敕勒川文化产业园、乔家金街北梁文化产业园、黄河湿地文化产业园区、秦长城热气球公园、西口文化产业园区、五当召宗教民俗文化旅游园区。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对包头市全面转型起到推动作用。
三、搭建平台,为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搞好服务,建立发展文化产业服务保障平台置关重要。
一是宣传平台。及时宣传国家、地方文化产业政策,发布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调动民营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二是文化研究创意平台。挖掘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创意,开发文化产品,为打造敕勒川文化产业品牌提供智力和科研保障。要投入、引进文化研究人才、文化创作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要用创意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政策保障平台。出台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包括审批、立项、建设、土地、规划、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措施,以及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文化企业发展。要树立“大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涉及宣传、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等主管部门,还有发改委、财政、土地、规划、工商、税务等行政许可部门,只有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各负其责,制定的政策措施才能落实到位。
四是文化产业项目平台。政府充分利用文化研究、文化创意成果,规划设计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聚集区,通过新闻发布、招商引资、产权交易等方式,吸引资本投入,政府要驾起文化产业项目与投资人的桥梁。
五是投融资平台。开展政银合作和银企合作,开发文化产业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搭建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构建“政府为引导、文化为内容、企业为主体”文化产业框架,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文化企业投资踊跃,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保障环境。
对于文化产业建高问题,谈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建议成立敕勒川区域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由宣传、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改委、财政、土地、规划、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的文化产业领导小组,设立常设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政策措施,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形成合力,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领导,为做大做强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议设立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使用管理办法,成立由政府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开发、投资、建设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项目。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出台符合敕勒川区域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规划、土地、金融、保险等政策措施,扶持文化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成立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项目研究开发机构。开发以敕勒川文化为内容的文化产业品牌,申请专利和知识产权,为文化企业提供科技智力保障,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为包头市文化局副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