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右旗旗委书记唐勇在敕勒川文化产业高层论坛上发言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自治区政协和五市政协共同举办敕勒川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专题研究、探索和推动敕勒川文化产业发展,必将对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这次高规格的文化盛会能在土右旗举行闭幕式,既是对我旗文化产业发展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大力弘扬敕勒川文化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旗四大班子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借此机会,就土右旗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并就发展 敕勒川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路和想法进行探讨交流,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和批评指正。
近年来,土右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呼包鄂区域新型中等城市为总目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增加人民收入作为第一政绩,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第一责任,着力构筑以煤电、煤化工、光伏、天然气液化、有色金属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格局,全面发展以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加快推动以新农村试点建设、城乡一体化为主的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大力实施以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为主的民生工程,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8.9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财政收入完成21.6亿元,是“十五”末的4.2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2亿元,是“十五”末的3.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04元,是“十五”末的1.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15元,是“十五”末的1.8倍。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县域科学发展评选活动中,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6位。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于加快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强旗与生态文化立旗并重发展思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加快构建“一轴两带三区“产业布局和“一城双核多点”城市布局,全力打造包头市城市功能拓展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基地和内蒙古西部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深度融入呼包鄂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新型中等城市。到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 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万元;城区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形成中等城市框架、初具中等城市规模。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全力推进,紧紧围绕“生态文化立旗”的总思路和实现“文化惠民”的总目标,着力在挖掘优势、打造品牌、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支柱产业。
一、把握机遇,挖掘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文化是民族之根、地区之魂。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积极发展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既是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紧迫任务,也是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敕勒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路径,必将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土右旗作为敕勒川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敕勒川文化产业全面快速发展,有优势、有基础、有机遇。
一是文化底蕴深厚。敕勒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祥于1600多年前,产生于阴山南北、黄河两岸的敕勒川区域,由敕勒川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是历朝历代的游牧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等在敕勒川大地反复融合的产物。土右旗地处呼包鄂“金三角”地理中心点,这里曾是蒙古中兴之主阿勒坦汗所建金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之历史进程中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自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敕勒川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做大做强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发展基础坚实。近年来,紧紧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始终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全力推进,以弘扬敕勒川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旗为目标,编制完成“一主园四辅区”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开展了“敕勒川文化建设年”、“敕勒川文化建设推进年”等活动,实施了敕勒川文化艺术中心、美岱召广场等重点项目,被自治区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文化艺术节永久举办地,全力打造以二人台艺术为表现形式、以敕勒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架构和项目承接平台正在加速形成,呈现出基础好、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国家级文化奖项15项、自治区级21项,被命名为“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全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坐腔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自治区非遗保护名录。
三是政策机遇难得。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全力推进。2009年9月,国家正式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从理论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层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全力推动;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特别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为我们发展敕勒川文化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注入不竭动力。
二、科学定位,构筑文化产业发展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我旗建设新型中等城市、实现富民强旗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生态文化立旗”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文化带动战略,以“一主园四辅区”产业规划为统领,更加注重挖掘敕勒川文化内涵,更加注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完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努力建成民族文化强旗和自治区级敕勒川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是完善“一主园”功能。坚持高水平设计和高标准建设,突出,文化之根、思想之源”的宗旨,大力实施以美岱召为中心 的敕勒川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主园东部形成以敕勒川民俗文化艺术馆、生态农业观光区等为主体的田园风光区和清水沟民俗文化区,中部形成以美岱召、美岱召历史文化名村、百家姓园为主体的蒙元历史人文景区,西部形成以甘沟风景区、二人台艺术基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外景基地、敕勒川文化研究院为主体的游牧农耕影视文化区,形成展示土右旗“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蒙元文化和西口文化”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构筑敕勒川文化产业集群。
二是强化“四辅区”建设。按照与主园遥相呼应、配套衔接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区文化体育休闲区、九峰山峡谷湖光区、万亩草原风景区、现代农业观光区“四辅区”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在萨拉齐城区建成以敕勒川文化艺术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等文化休闲景观为主的敕勒川文化主题公园产业区;在后山区依托九峰山的天然生态资源和美岱水库,打造“高峡出平湖,碧水映青山”的壮美人文景观,形成九峰山峡谷湖光区;在黄河沿线开发贫瘠盐碱地并利用黄河湿地建设万亩大草原,再现敕勒川草原丰美景色,展示塞外风情和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建成敕勒川万亩草原风景区;在黄灌区肥跃的土默川平原上建设观赏型种养业园区,展现自然田园风光,建成敕勒川现代农业观光区,打造敕勒川文化产业延伸和拓展的重要区域。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到2015年,广告传媒、动漫游戏、文娱演艺、休闲健身等产业全面兴起,建立形成全区非物质文化产品交流中心,二人台等敕勒川文化作品进入区内外市场,“四辅区”具备高标准接待能力。
三是打造“六大文化品牌”。充分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着力在树立品牌和体现特色上做文章。到2015年,形成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抗日游击队司令部旧址、萨拉齐抗日游击队小尖山司令部旧址等革命文化品牌,风景玻璃画、高跷、秧歌等民俗文化品牌,美岱召、小召子广福寺、国恩禅寺等宗教文化品牌,二人台艺术、非物质文化艺术、特色文化大院等文化艺术品牌,九峰山、美岱水库、张立文尧黄河故道等自然风光品牌,敕勒川文化艺术节、三娘子旅游文化节、文化大院巡回演出等群众文化品牌,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敕勒川文化特色名片。
三、统筹推进,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健全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坚持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作品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三大工程”,逐步解决城乡文化阵地分布不均、设施不够完善的制约瓶颈,让群众享有更广泛、更丰富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文化事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文化事业投入增长机制,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体现特色的乡镇文化活动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建设完善城区主题文化公园、广场和小区,实现文化站点的高品位和全覆盖;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繁荣春节、元宵节等传统民俗活动,以及敕勒川文化艺术节、三娘子旅游文化艺术节、二人台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构建具有土右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满足群众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大力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大力繁荣文艺创作。以弘扬和发掘敕勒川文化为重点,精心创作一批二人台剧本、小品、小戏、快板等优秀剧目,创作以历史人物阿拉坦汗、三娘子等为题材的文化作品,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和挖掘力度,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制定旗级“非遣”名录保护办法,加强“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建设,力争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和命名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
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保障。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要求,大力实施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和人才兴业战略,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重奖文化产业领域中绩效突出的技术人才,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基本合理、专业门类齐全、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为促进敕勒川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民族文化大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深化改革,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理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推动文化部门职能转变上下功夫,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文化发展领导体制。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主管部门所有向社会共享转变,促进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通过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公益性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手段,加快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就文化抓文化向经济文化一体化转变。组织成立文化产业协会和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管理职能的文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组织、监督等作用,加快形成行业自律,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着力改进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成立敕勒川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并打造成引领我旗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适度放宽文化产业准入条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形成以市场机制“经营文化”的良性投融资机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改革文化部门内部运行机制。成立土右旗二人台艺术协会,促进本土艺术传承发展;整合我旗民间演出小班,组建敕勒川文化演艺公司,推动反映地区特色的文化精品不断进入国内市场。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步伐,全面整合执法力量,统一文化领域行政执法权,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营造公平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