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
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区无论从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产业的规模效应等方面都有其特色,其建设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如下:
(一)总体策略与政策服务。一是统筹规划先行,形成具有张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张江文化产业围绕相关科技产业集成的基础,以数字出版产业为核心,将动漫、网络游戏、新媒体等产业融合于数字出版产业中,相伴相依、联动发展,引导、鼓励上下游企业跨领域、跨业态合作。张江以张江路——祖冲之路配置物理空间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带动软件园、微电子港等区域形成“J”型文化产业带。正在建设中的张江中区,将形成由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业物业和文化教育区域共同构成的U型地带,全面承载知名文化企业总部和重大文化项目。二是政策引领先行,加快张江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集聚。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先后制定颁布《浦东新区扶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从资金投入、市场培育、政策扶持等方面撬动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中小文化企业协同合作产业联动。张江文化控股积极参与市、区文化产业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争取国家、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共同推动产业、人才、资源的集聚。具体政策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房租补贴政策、税收优惠(贴息)政策、原创奖励政策等等。三是环境营造先行,打造不可替代的产业软环境。针对文化产业“轻资产”的特点,张江由“资源招商”转变为“环境招商”,以土地、资金等吸引企业,转变为服务软环境吸引企业。在国家相关部委、上海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以及张江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张江动漫谷等文化产业重点基地发展良好。大部分市级文化产业重点要素功能平台入驻张江,为产业发展提供版权交易、版权服务、原创播出、技术支持、投融资、人才交流等专业服务支撑。张江通过统筹园区内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开展展会、活动及产业推广服务,形成融科技、文化、时尚于一体的“张江创新文化”,打造充满活力的科技人文城区。
(二)实施主体与服务举措。张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为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自2004年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张江先后成立了多家文化产业服务型公司,为产业发展提供多项服务。在张江文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张江紧紧围绕“构建产业环境、创新整体服务”,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采取了如下措施:1.聚拢上海动漫博物馆、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版权服务中心等市级各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业发展的专业服务支撑。2.深化园区产业平台服务,激发园区企业创新活力。3.重点推进上海张江动漫谷公共技术服务支撑平台(二期)等相关专业平台建设,提升基地产业服务能级。4.加强产业研究,创新全方位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市场推广的效应。5.大力支持文化走出去战略,承接了2010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动漫展策划布展,2011年日本动漫名家国际论坛策划承办等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6.主动对接国家、市级资源,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三)金融投资。为解决文化产业的投资难题,上海市政府频频出手。金融及航运两个中心的建设则为上海文化产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融资本优势及文化交汇环境,使上海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独占先机。上海张江园区相继设立了20亿元的浦东新区风险投资引导资金、1亿元的东方惠金基金、10亿元的创投基金并已在园区运作,形成张江园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投资平台。在知识创新群体的创业阶段,帮忙有潜力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人力资本,通过承担此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以相对低价来分享人力资本的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性,从中获取利润。这正是张江高科文化产业金融投资的一种良性产业模式。同时,张江园区择优扶强、培育企业上市,对进行股份制改制的区内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与券商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园区还引进了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上海金融办、上海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浦东新区科委、浦东新区国资委等单位合力搭建一个园区企业与投融资机构良好的沟通平台,提高企业开发市场的意识,增强企业自身融资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保证企业真正持续健康地发展。包括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在内的券商以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培训会现场设立了咨询台,浦东创投、浦东科投、东方惠金等风险投资公司也积极参与,与企业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与融资难的问题。
(四)科技创新与相关成果。从产业融合的角度讲,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具备天然的产业优势,因为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建成国家微电子产业高地、国家软件基地和信息安全基地,并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信息产业技术开发体系,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坚实的科技创意支持,国内外重量级的文化科技创意企业也已经纷纷落户园区,初步形成数字出版技术与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和基础保障。在这样的基础下,园区文化产业企业相关产品的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五)产权交易。以版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形态,被称为“流动、开放的金色链条”。在先后设立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后,上海再次在张江设立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暨上海版权交易所。所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产权清晰、能成为文化产权标的物的各类文化产权,如影视剧版权、动漫版权、舞台剧衍生产品开发版权以及著作权、各类文化专利等,都可以进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
二、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模式
政策推动、服务平台驱动和融资驱动是张江文化园区作为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对于园区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因素。
(一)政策引导与服务支持拉动力。政策引导与服务支持是决定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的独特优势,张江文化产业园区聚集了包括了下游产业的文化产业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由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由此构成的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对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了强大的支撑拉动力。
(二)金融投资拉动力。文化产业企业在创业阶段,既缺乏原始资本的积累,又因为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无贷款资信可供查询,很难从银行、证券等传统渠道获得融资,以发展最为迅猛的动漫产业为例,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有风险投资、产业外投资、银行信贷、上市融资和政府资助等,但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屈指可数。因此,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题,需要根据产业特点,创新融资形式。无形资产的评估还很困难,文化企业普遍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由于产业链风险的不确定性,风投机构对这类企业的投资还是非常谨慎。张江文化产业园区以金融投资服务为其文化产业的支撑因素,对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拉动力的案例就是很好的佐证。
(三)文化创意拉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服务经济中具有双重意义,它一方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不但有助于开发新的产品,而且有助于创造新的产业形态,通过设计和推广新的生活形态而打开新的消费市场。
(四) 产权交易拉动力。作为“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版权服务中心和上海版权纠纷调解中心将强化和延伸政府的版权公共服务职能,致力服务于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服务于全市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版权的创造、管理、经营及保护水平,打造一流的版权公共服务环境,助推版权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产权交易真正为张江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打开了希望之门,是张江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本质原因,也是其最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思考与建议
(一)解决文化产业园区企业稳定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企业大多都属于轻资产公司,如何让入驻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成为每个园区关心的话题。对初创型企业而言,张江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能够提供管理、技术、培训、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服务,还能够借助张江和浦东新区的各类专项基金,获得资金支持。部分通过开发区孵化成长的企业,在需要规模扩张的时候,首要想到的是能否在园区争取扩张的可能,而不是搬走。象盛大文学、PPLIVE等企业都纷纷扩张了自己的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制订增值、税收、配套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措施。文化产业园区对入驻企业在增值、税收,配套服务、政策各方面都应有针对性措施,不仅让企业留住,又能发展,既解决早期发展又解决未来发展的政策。根据文化企业发展的周期性,对正在发展的企业制定一系列税收政策。例如在张江每年有5000万数字出版专项基金,并且在税收上实行2免3减半的优惠,在房租补贴方面,实施补贴2.0元/平方米/天,补贴期限为1年,补贴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企业高管个人所得税总额的16.8%予以返还,每人补贴总额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对经核定的企业形成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和内容原创所发生的前期研发经费,给予不超过50%补贴,资助额度不超过80万元。对产业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进行资助,单项额度一般为10万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取得产业化成果(销售收入)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最高数额不超过300万元。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不超过50%的配套资助,单个项目资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每年按经核定的平台对外服务累计金额给予不超过10%的补贴,最高额度不超过80万元。对使用平台的单位,按经核定的实际发生费用的30%给予补贴,同一单位每年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对经核定的大型数据库建设或改建给予不超过50%的一次性配套资助,最高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此外,还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以房租作为资本金投资入股企业等方式支持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市场有效推广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针对目前中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特点,不少企业在制作上,最大的遗憾就是缺乏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那样的市场意识,以及支配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企业管理思维和经营行为“重制作轻市场”,导致“市场先行”成了一句空话。那么我们政府在主导上就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去帮助企业在市场推广上加大投入和发展。例如针对动漫类企业,根据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动漫企业在市场推广上加大投入、贷款贴息、利用好专项基金等。
(四)完善支撑保障体系,为园区内企业保驾护航。当前文化产业依然是以国资为主、对民资逐步放开、外资受限的格局。大力加强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更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为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需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构建政策保障、投融资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展示交易、人才培育等服务平台,并从多方位出台扶持政策,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鼓励文化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投资开发战略性、先导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企业的发展。
(五)联动对接推动园区企业快速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园区企业的集聚效应,园区管理方有责任帮助园区企业实现以下几个对接:一是产业对接。根据园区自身产业定位,按照招商选资的方针,以产业招商为主,把产业定位、创新与创意结合、推进新型文化企业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企业对接。及时倾听企业的心声,定期举办各类活动,让企业集中到一起分享信息和资源、传播品牌和价值,让有需求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与合作关系,推动企业发展;三是平台对接。一个档次高、功能全、环境好的产业园区,不仅是展示一个地方优惠政策、优越条件,更要对接好各类服务平台,提供企业各种优质的服务;四是金融对接。园区要培育好各类企业,为企业创造好投融资服务的条件,对进行股份制改制的园区内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与券商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园区还应引进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
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要把握好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突出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体制机制升级,提升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促成文化企业的集约、集合、集中、集聚,让文化产业通过园区的载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系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张江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