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随笔杂谈 > 内容
话说内蒙古西部农村《看大戏》
来源:本站 作者:文/苏福祥 图/刘志军 日期:2011/3/3 浏览量:5608次
字体:     
 
    内蒙古日报社电约画一幅插图,寄来苏福祥的文章《看大戏》。文章写得很好,这样的场景也深深地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当中。我已很久不画线描,参考了一些资料,描绘了一幅接近于作者思想的草稿。(配图说明/刘志军)
下面是原文:

    关于故乡的记忆是深远的。深远的记忆中,在故乡看戏成为最美好有趣的部分。不时想起,难以忘却。                             

    我的家乡在八百里河套平原一隅,梨园活跃,戏曲繁茂,看戏唱戏的习俗历史悠久。乡亲们爱看戏也爱唱戏。村里人戏言:村子里狗叫的声音都是“算粮”、“打金枝”(两出传统戏的戏名)。这一点恐怕与祖籍大多为山西有关。故乡村子的中央有一座大戏台。戏台年深月久,处处透着沧桑感。我小的时候,戏台上经常演戏。上演的大多是传统剧目。村里人喜欢看传统戏,把它称之为“古戏”。正月里、七月间是村里的农闲时节,是唱大戏的好时候。锣鼓一响,三村五里的人闻讯都来看戏。平日宁静的村子,这时便沸腾起来。

    印象最深的看戏是在七月。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地上农人看大戏。这时节,场里的麦子打了,地里的莜麦割了,农人们到了展一展腰,擦一擦汗的时候了。于是,戏台上的锣鼓丝弦便响起来。这个季节,天高气爽,清风徐来,戏台后是隐隐的青山,戏场前是淙淙的流水。斜晖脉脉,映照着庄稼汉们一张张古铜色的脸。小贩们可着嗓子叫卖,娃娃们在戏场中飞也似的跑,欢快地叫……。农村看戏,一般是在台口前围成一个半圆,里面坐外面站,老人小孩儿坐里边,青壮年站外边。半圆的后面较远的地方还有一部分特殊观众,多半是外村来看戏的。他们有的赶着车,有的牵着马,有的骑驴或骑牛。大人把马拴了,倚在马身上看,孩子们则横坐在牛背上看,赶车来的便手执长鞭,立在车上看……,戏场中,鼓板丝弦声、演员唱腔声、小贩叫卖声、孩子们的欢叫声与马嘶、牛鸣、驴叫声交织混合成一首奇妙别致的交响曲,在七月里明亮的村庄上空回响。

    开戏之前,通常要有一个简单的仪式:开戏前的三通锣鼓敲过,村里管事的站在台上喊:“风调雨顺,普天同庆,万民同欢,放炮开戏!”就听得“咚、咚、咚”震天撼地三声铁炮响,戏就开场了。村里人演戏村里人看,人是熟人,戏是熟戏,唱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图个红火热闹。用村里人话说:红火不过个人看人嘛!

    “文革”期间,“帝王将相”被赶下了台,“工农兵”登台唱主角。演陈世美的演上了“二零三”(《智取威虎山》剧中的解放军参谋长),演包拯的改成了“杨白劳”(《白毛女》剧中人)……锣鼓丝弦声依然从戏台传出,只是铁炮不放了。开戏前的简短仪式改为“四类分子”(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向人民低头认罪。依然是三通锣鼓敲过,大队干部一声令下,“四类分子”们便弯腰小跑步到前台口站成一排,“鸠山”或“座山雕”亮相时使用的深蓝色灯光便适时地直射在这些认罪者们身上和脸上。于是,这帮“牛鬼蛇神”或狼狈不堪,或面目可憎。那年月,戏匣子里放的是现代京剧,电影里演的是现代京剧,唱歌也唱现代京剧选段,因而,即使不爱唱歌的人也能随口背出几段现代戏台词。随之,便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出现:演员台上唱上句,有人在台下就接下句。“刁参谋长”唱:“这个女人不寻常——”,娃娃们就用粗嗓门儿接:“这小刁耍得什么鬼花样?”“黑田大佐”问:“哪里的打炮?”爱起哄的观众齐声答:“不知道!”每当这种时候,戏场里就嬉笑打闹,乱作一团。为了能有个好的秩序,有一个时期,大队干部们把维持戏场秩序的“重任”交给了村里几个很凶的“一茬货”(内蒙古西部农村称娶不来老婆,没有后代的光棍汉)。“一茬货”们对青年男女们说笑打闹、挤来挤去的行为特别恼恨。终于有一回,他们在戏场中拉了一根胳膊粗的绳子,明确宣布,男左女右,各归其所。两名“一茬货”鹤立于戏台制高点负责监视,若有人站错了地方,就喊:“喂,连公母都不识啦?”不识“公母”的人就只好抱头鼠窜。但这种人为的“性隔离”没能维持多久,最终由年轻的被“隔离”者们首先发难,挑起“边境争端”,施行“统一”大举,割断绳子,冲毁“疆界”,“世界”才复归大同。

    七十年代末,当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子时,故乡的戏台上又热闹了起来。台口上方挂起了“百花齐放”的横标,传统戏、二人台、民间小戏交替上演,外村来看戏的络绎不绝,乡亲们高兴得天昏地暗。

    多少年过后,每当逢年过节,仍常常想起故乡村里唱戏那热闹的场面,想起那座历史悠久的大戏台。每逢此时,那戏台上一代代角色的音容笑貌和戏场中喧闹的场面便又一幕幕地重现了出来,随即从心底涌出一阵感慨。记得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一副对联: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忽然觉得,这么多年,故乡这座大戏台上所演绎的不同时代的故事,不也蕴涵着点儿让人捉摸不定的什么东西吗?

刘志军配画:

 

标签:内蒙古  河套  文化艺术 现代京剧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