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文史 > 内容
与敕勒川有关的成语
来源:本站 作者:周 涛 日期:2024/8/12 浏览量:395次
字体:     


成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虽然简洁明了,但在每一条成 语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并且蕴含了深邃的哲学道理。在浩如烟 海的成语中,有很多成语是与敕勒川有关的。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边境紧邻北方的少 数民族部落,到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 正处在国势衰落的时期,北方林胡、娄 烦等部落常常袭扰赵国。由于胡人身穿 短衣,作战又以骑兵和射箭为主,所以 每次战斗,他们都能凭借敏捷迅速、往 来奔袭而取胜。而赵国虽然装备精良,但由于甲胄笨重,行动迟缓而失败。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下令全国改穿胡人的服 装,学习胡人的骑马射箭,通过军事改革,赵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后来,赵国主动出击,先后击败林胡和娄烦,势力达到云中和九原,将西北地区纳入 赵国的版图,并沿阴山山脉修筑了长城。胡服骑射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也成为改革的同义词。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这条成语是对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的美 誉,其中昭君出塞的故事与包头故里有 关。西汉初年,在阴山南北,匈奴民 族崛起。公元前201年,汉武帝刘邦率 三十万大军进攻匈奴,结果反被匈奴的 四十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从此无心再 战,开启了汉匈和亲之路。公元前57 年,匈奴内部分裂,呼韩邪单于统领 的一部归附汉朝,并迎娶王昭君为 “阏氏(皇后之意)”。昭君怀抱汉 宫琵琶,告别故土,登程北上。离别 家乡和亲人的悲伤之情涌上心头, 于是她拨动琴弦奏响了思乡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望 着美丽的王昭君竟然忘记扇动翅膀,纷 纷坠地,从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代 称。包头麻池古城出土的汉代瓦当,上 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单于天 降”等就是很好的证明。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 包头市)人,三国时著名武将,因其骁 勇善战,武艺超群而被民间评价为“人 中吕布”。吕布出生边地,家世贫贱, 相传出生时其母正在织布,其父将他放 置在麻布上,并起名布。据《三国志》 记载,吕布曾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亲信, 汉灵帝死后,丁原与大将军何进把持朝 政。董卓入京后,收买吕布杀死丁原。 吕布投靠董卓后,被封为都亭侯。后 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吕布戏貂 蝉”,王允巧设“连环计”谋杀董卓的 故事。董卓死后,吕布先后投奔袁术、 袁绍、刘备等军阀,后被曹操捕杀于白 门楼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这样一 段记载:“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 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 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三姓家奴 从此成为吕布的专称。古代讲究从一而 终,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对吕布的 这一称谓。


文姬归汉

成语的主人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 邕的女儿蔡文姬,史书记载她“博学而 有才辩,又妙于音律”。东汉末年,政 治腐败,地方势力割据一方,蔡邕因受 董卓之累而获刑,文姬也在战乱中被胡 兵所掳,后嫁于左贤王。在塞外的十二 年中,她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天性 聪慧的她还学会吹奏当地的“胡笳”。

曹操扫平北方群雄后,想起了自己的贤 师蔡邕之女还在北地,便用重金赎回 蔡文姬。蔡文姬一边是恋恋不舍的两个 儿子,一边又是日思夜想的故乡,悲切 之情无以倾述,于是写下了肝肠寸断的 《胡笳十八拍》。回到家乡后,她整理 完成了父亲所遗留的四百余篇论著,编 为《续后汉书》。


女扮男装

是由木兰从军的故事引出的一条成 语,虽然这段故事在史书上并没有清晰 的记录,但《木兰辞》却是广为人知。近几年,有更多的学者支持木兰为包头 故里人的说法。北魏初期,鲜卑民族占 据阴山南北,北境与柔然相接。402年, 柔然发动袭扰北魏的战争。429年,北魏 经过精心的筹划准备,发起对柔然的全 面进攻,在这些来自各部落的兵士中就 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只到战争结束,人们才 发现花将军女扮男装。现在,人们把女扮男装的衣服称为“木兰装”。

历史已成为记忆,但成语作为这些 历史的载体,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甚至成为指导人们生活的标尺。

                                                                             (作者系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会员。)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