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 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封建社会 进入了大一统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 敕勒川称为白道川。据《寰宇记》载,
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 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白如石灰 色,遥去百里即见之,即阴山路也”。 此时,突厥、回纥等民族在蒙古高原先
后崛起,敕勒川地区又成为中原王朝 与突厥、回纥等民族碰撞交流和相互往 来的重要地带。公元599年,突厥突利 可汗降隋,隋朝册封其为启民可汗,嫁
义成公主,先后筑大利城(位于今和林 格尔)金河城(位于今托克托),属民 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区域驻牧。启民可汗 自率领部众内迁后,在隋朝的支持和保 护下,部众生活安定,畜牧业生产迅速
发展。启民曾上表谢曰:自将部众投归 圣朝以来,“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 人民羊马,遍满山谷”。他表示诚心归 服,愿意“千万世与大隋典羊马”。
607 年(大业三年)春正月,启民可汗入隋 都长安朝见炀帝。夏五月,炀帝巡行至
榆林(时改胜州为榆郡,治所在今内蒙 古准格尔旗境内),启民和义成公主同至 行宫觐见,并上表曰: 臣荷戴圣恩,言不能尽。臣今非昔
日突厥可汗,乃是至尊臣民,愿率部落 变改衣服,一如华夏。 炀帝尊重突厥的文化和习俗,认为 “毡裘卉服,各尚所宜。……但使好心 孝顺,何必改变衣服”! 唐初,由于受中原动乱牵制,无暇 顾及突厥势力。随着中原的稳定,唐朝
对突厥开始出击,在白道川碛口(今乌 拉山东口、昆都仑河上游)等战役中重挫 突厥军,唐突双方关系一度缓和稳定。
679年,南迁的东突厥北返建立后突厥汗 国,唐与突厥的矛盾再度升级,敕勒川 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包头北 部的达茂草原成为东突厥牙帐。为稳固
北疆,公元708年(中宗景龙二年)春 三月,唐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于黄河以 北、阴山以南,筑东、中、西三受降城 (故址:东受降城在托克托县南,中受
降城在今包头市西北,西受降城在今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而中受降城又成 为联通大漠中原的重要枢纽、“参天可 汗道”所经之地。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玄宗 时期,特准开放西受降城作为与突厥互
市的场所。
此后突厥每年卖给唐朝大批 的牲畜,特别是马匹成千上万,而唐朝 则换给突厥大量的布帛和丝织品,每年 往往达数千数万匹或竟至数十万匹。由 于突厥良种战马的输入,大大提高了骑
兵的战斗力和中原马匹的素质。 宋朝时期,先后有辽、金、西夏三 个政权与之对峙并存,这一时期的敕勒 川称丰州滩。 辽朝的契丹人以游牧经济为主,而 在历次战争中俘掠或自愿流入契丹的大 量汉人、渤海人习惯于定居农耕生活。 鉴于此,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造了“以国 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并实行因俗而
制的南北两面官制度,辽朝的南北院制妥 善地化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为
辽国各民族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伟大创举,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辽
王朝的“四时捺钵”制度,是以契丹皇 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四时巡守行在所。
春捺钵、秋捺钵时,着重处理辽朝与所属 其他民族的关系;夏捺钵、冬捺钵主要 召开北、南臣僚会议,议决军国大事。 捺钵巡守草原,可对契丹及其他游牧民
族进行有效监管;而对农耕民族采取州 县制——以五京为体系下设州县,州设 刺史,县置县令,由契丹皇帝为核心的 中央政府统领执掌军民之政。农耕人口
较为集中的五京及大中小城市交织布列 于广阔草原上,与契丹族杂居错处,各 安生业,改变了辽国单一的狩猎游牧经 济,开创了农、牧、手工业多业并举、 优势互补的良好局势。
以敕勒川博物馆的一件展品鸡冠壶 为例,最初它由皮革制成,后与中原文 化相融合采用陶制。仿皮囊的鸡冠壶既 清洁又美观,长时间储存水和酒都不会变
质,所以这种样态和皮囊很相似的瓷壶, 也叫做皮囊壶。于是,许多汉族工匠从
中原来到北方,大量烧制鸡冠壶,中原的技艺与契丹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 术互相融合,使得鸡冠壶在辽的辖域流 行开来。 西夏建立之前,以李德明为首的 党项人曾先后向宋辽两国申请,在双方
边界地区设立榷场,鼓励党项人与宋辽 进行贸易。一时之间,各个榷场异常繁 荣。榷场不仅为党项人带来了财富,也 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宋人、辽人、 党项人会聚在一起,使用各种语言交
流,各种风俗在这里碰撞。李元昊称帝 后,党项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字——西夏 文,并广泛使用活字印刷。党项人骨勒 茂才编写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序言
中明确表明编纂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党 项与汉族相互学习语言。
1227年,西夏 被蒙古灭亡,党项人同化于汉、蒙古等
民族,鄂尔多斯蒙古族中至今仍有“唐 兀”姓氏,为党项后裔。明末农民起义
领袖李自成自称是李继迁的后代。 在包头博物馆藏有一件珍贵文 物——西夏“首领”铜印。该印边长5.2 厘米,厚1.1厘米,纽高2厘米,通高4 厘米。为圆角方印,印文为西夏文, 上、下对称,汉语意为“首领”。系白 文九叠篆文,印文周边圆角加边,印台 较薄,为柱形纽,纽上刻西夏文“上” 字,纽两侧各刻四个西夏文字,左侧刻 授印的年款,右侧刻授印人姓名,纽底
部有一小孔,为印绶绾结之处,印采用 翻砂浇铸而成。印信是封建国家政权的 象征,是统治阶级行驶权力的凭信之 物。西夏王朝仿照宋朝制度建官,其官 印制度也与宋朝一脉相承。
金王朝建立后,基本采用汉人官 制,制定百官礼仪,加强相权,设置御 使台,并按汉人模式兴建宫殿等。同 时,尊孔崇儒,历代皆建孔庙、立孔 碑,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金世宗曾
说:“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 真人知道仁义道德之所在。” “万国河山有燕赵,百年风气尚辽 金”,隋唐宋时期,是继魏晋南北朝之 后又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契丹、党
项、女真、蒙古等民族不断交融,最后 都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作者系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理事,敕勒川博物馆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