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珍闻 > 内容
当年一曲敕勒歌
来源:本站 作者:樊尚仁 日期:2013/1/29 浏览量:6366次
字体:     

  ——高欢父子与《敕勒歌》


  
  《敕勒歌》为北魏时高车部族人所作,最早出自《乐府诗集》。北魏时期,包头地区一直是北魏和柔然、高车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征伐柔然、高车胜利后,“徙柔然、高车降附民于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今包头地区)。”当时这一带还居住着汉、鲜卑等其他民族,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繁衍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相互学习,在生产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友谊。高车人居于今内蒙古土默川,善引吭高歌。《北史·高车传》记载:“其人好引声民歌”、“男女无大小,皆集会,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其时其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北魏时作《敕勒歌》唱道: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魏末,北魏丞相高欢总揽朝政。
  高欢,包头人,鲜卑名贺六浑,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其先祖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时,因犯罪徙居怀朔镇(今包头固阳城圐圙古城)充军,此后三代遂世居于此。
  高欢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出生于怀朔镇。高欢的母亲生下他不久就去世了,他一直寄居在姐夫(鲜卑人)尉迟景家长大,史称他“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高欢成年后娶娄氏昭君为妻。说起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娄昭君出生在北魏末年,父亲娄内干是有名的北地马王,娄昭君出身豪门,又聪慧美丽,当时的富家子弟大多都想娶她为妻,往娄家送聘礼的人踏破门槛,而娄昭君却对这些纨绔子弟不屑一顾,有一次,她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到怀朔,看见在城头执役的高欢相貌奇伟,面带忠厚,虽然目前贫穷,但料定他是个英雄,日后必然发迹,就产生了爱慕之心,对随身使女说:“这个人才配做我的夫君!”于是便派使女去见高欢,向他转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高欢自然求之不得,娄昭君私下里把许多金银财物送给高欢,让他到娘家求婚,父母迫于女儿的压力,最终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娄昭君一生共生了8个孩子,6子2女。长子高澄,谥号北齐的文襄皇帝;次子高洋是北齐的显祖文宣皇帝;3子高演是北齐的孝昭皇帝;四子高湛是北齐的世祖皇帝。2个女儿,长女是东魏的孝武皇后,次女是孝静皇后。娄昭君平日里柔顺勤俭,谦卑自守。亲自纺织针补,对姬妾所生诸子均十分慈爱,视为己出。时常向高欢进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废公。处事能够顾全大局,委曲求全。高欢后来做了东魏的丞相,为了与少数民族“柔然国”(也称“蠕蠕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算纳娶柔然公主,因顾虑娄昭君而犹豫不决,娄昭君便以国家利益为重,劝谏高欢说:“国家大计,不要迟疑。”
  高欢娶回柔然公主后,娄昭君主动腾出正室,让高欢合婚。此举受到举国上下称赞。天保初年,高洋即位北齐皇帝,尊娄昭君为皇太后;天保十年,高殷即位,封她为太皇太后。公元562年(太宁二年)娄昭君病逝。此是后话。
  成家后的高欢,得岳父支持才有了自己的马,参加了镇军,并担任镇军的队主,负责保卫边境和当地治安。后转任函使,往返于怀朔镇与北魏都城洛阳,负责投递中央与地方间的信函,生活才开始有了转机。
  北魏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最终酿成北方各族起义。其导火线就是北方边镇(镇是指用武装守护的地方)起义。
  北方边镇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薄骨律和高平等军事重镇,是北魏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要地,其中在现包头境内的有沃野和怀朔二镇。据历史学家估计,怀朔镇当时可居住40万人。这些边镇的镇兵人身受到很大限制,又受到镇将残酷的经济剥削,因此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公元523年,沃野高阙主虐待部下,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在愤怒之下率众杀死阙主,酝酿已久的边民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不久便占领了沃野、怀朔、武川三镇,“诸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其他各镇纷纷起义。起义军在五原(包头)、白道(呼和浩特东北)几次大败北魏军队。北魏正光六年三月,柔然可汗阿那瓌应北魏王朝之邀,率众10万自武川西向沃野,助魏镇压六镇起义,对起义军两面夹击才镇压了这次起义。北魏边镇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播下了火种,几年后,更大规模的河北、山东、关陇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北魏腐朽统治,到北魏末年,北魏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激烈,各地的地方势力乘机纷纷割据,高欢及其怀朔集团应时而生。
  边民起义爆发后,高欢先后参加过杜洛周、葛荣等起义队伍,但不久他就投靠了镇压起义的荣秀川契胡酋长尔朱荣,任亲信都督(队长)。公元528年(北魏永安元年),尔朱荣借故发动了“河阴之变”,将北魏胡太后和由她所立3岁小皇帝元钊捆绑在石头上沉入黄河溺死,并杀掉朝臣2000多人,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族消灭殆尽,拥立一位“长而贤”的皇帝——孝庄帝。尔朱荣的这一举动,使其势力更加强大,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在此事件中,高欢因参谋有功被尔朱荣赐爵位为铜鞮伯,不久即提升为第三镇人酋长,常常参与制定重大决策,实际已成为尔朱荣的副手。高欢的雄才大略和权力日重,又使尔朱荣忧心忡忡,深恐死后高欢篡权。为此,他一面告诫其弟尔朱兆不可轻视高欢,否则“尔非其匹,终当为其穿鼻。”为防止高欢篡权,他削弱高欢的权力,将其调往晋州任刺史(今山西省临汾市),远离政治中心洛阳。高欢与尔朱荣遂产生矛盾。
  尔朱荣穷兵黩武,任人唯亲,“广布亲戚,列为左右”,专横跋扈,孝庄帝被迫授他为“柱国大将军”, 不久,尔朱荣的女儿做了皇后,就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尔朱皇后性情妒忌,屡屡与皇帝胡搅蛮缠。孝庄帝鉴于尔朱荣取北魏而代立之心不死,加之“河阴之变”血的教训,“于是密有图荣之意”。皇权与权臣之间的尖锐矛盾,终于在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九月激化,孝庄帝诛杀了尔朱荣及其子菩提、天穆等人。
  尔朱荣被杀后,更加激化了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尔朱兆一方面起兵攻洛阳,另一方面命高欢出兵。高欢认为尔朱兆的行为系“举兵犯上,此大贼也,吾不能久事之”,借口晋州绛蜀、汾胡人要谋反拒不出兵,从此起了杀尔朱氏之念。而尔朱兆率千名胡骑,杀进洛阳城。孝庄皇帝元子攸被活捉,并缢死在三级佛寺内。从此,北魏朝廷已经名存实亡,整个局势都在尔朱氏集团的掌握之中。
  公元531年,高欢起兵反抗尔朱氏,成为拯救北魏颓政的重要人物。他的兵都是北魏六镇的流民。六镇之民无所依附,又不堪忍受尔朱氏集团的欺凌,因此都愿意随高欢起事。公元531年,高欢另立勃海太守元朗为帝,改年号中兴,将举朝要职揽于一身。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正月),征讨尔朱氏集团,尔朱兆军队全部降散。
  公元534年,魏孝武帝不甘为傀儡,欲与高欢兵戎相见,被发觉后,只得逃向关中长安投奔“进太祖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使持节如故”的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为鲜卑宇文部后裔。魏孝武帝授宇文泰为大将军尚书令总揽朝政,而宇文泰对孝武帝心存忌惮,使人将其毒死,改立无能的元宝炬为帝,便是西魏文帝。新皇帝当然受制于宇文泰,宇文泰便实现了自己独掌朝政的野心。同期,高欢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也就是东魏孝静帝。至此,北魏政权的主要权利都落入了权臣高欢手中。至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高欢的政权中十之六、七为怀朔镇人。
  高欢当政期间,注重缓和民族矛盾,整治吏治,并力求实现东西魏的重新统一,作为控制东西两个政权的权臣高欢和宇文泰,属并世双雄,都有司马氏之心,意欲统一天下取而代之。因此,东西魏之间爆发了激烈而长期的战争。
  宇文泰与高欢经过小关、沙苑、洛下、邙山之役,双方势均力敌。东西魏玉壁战斗中,高欢病倒,回到晋阳不久于公元547年(武定五年)正月病逝,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终年52岁,东魏孝静帝赐谥号献武王。他的长子高澄成了大丞相,把持了东魏朝政。
  高澄是一位神情俊朗,“美姿容,善言笑”的帅公子,高欢在世时,尚对他亲手所立的孝静帝礼敬有加,但年轻气盛的高澄却并不把这位皇帝放在眼里,让他受尽了窝囊气,成了一个傀儡。一次,孝静帝同高澄一起到邺东郊外打猎,皇帝玩得兴高采烈,放马疾驰,他的卫兵就跑上来大叫:“皇上你别跑那么快,小心大将军不高兴。”
  又一次朝廷宴会,高澄端了杯酒醉醺醺地上前给皇帝敬酒,却不行跪拜礼,孝静帝十分恼火,发牢骚地说:“天下没有不亡之国,朕又何必眷恋此生。”
  高澄听后大怒:“朕?去你妈个狗脚朕。”还让中书侍郎劈头盖脸地向皇帝甩出三拳。
  高澄之死颇具戏剧性。高澄一直想做真正的皇帝,公元549年的一天,他同心腹密谋禅位,厨师兰京未经禀报,突然闯进密室送饭。高澄信手拈了块肉放进嘴里,边嚼边说:“我昨晚做梦,梦见这小子用刀砍我,过些日子我一定要杀了他。”
  飞扬跋扈惯了的高澄,其实,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兰京听后惊恐万状,急同好友密谋行刺高澄。随即又端了一盘菜走进高澄的房间,盘子下藏了一把尖刀。高澄见他又来了,便骂道:“叫你滚出去,怎么又回来了?”
  兰京答:“我回来杀你。”高澄惊得从坐床上滚落下来,钻进床底,但最终也难逃噩运。
  高洋,字子进,高欢的二儿子,高澄的亲兄弟,他长得黑不溜秋,两腮肥肉下坠,患有牛皮癣,且两足畸形。据史书记载,高洋“及长,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高洋外貌丑陋却很有才能。高澄被刺后,21岁的高洋面临着“内外震骇”的混乱局面,神色镇定,果断指挥禁卫军围捕了兰京等人,“斩群贼而漆其头”,把兄长被杀之事处理得有条不紊,人心遂定。
  高澄一死,最高兴的当属东魏的孝静帝,他对左右说:“这是天意啊,权威当重归于我了。”但他高兴得太早了,公元549年的一天,高洋带着200名全副武装的卫士上到大殿,对孝静帝说:“我有家事要回晋阳。”
  这些武士“皆攘袂扣刃,如对严敌”,把孝静帝吓儍了,叹道:“这位恐怕更难相容,我的命好苦啊!”
  果然,第二年,即孝静帝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高洋带兵回到邺城(属今河北省)逼孝静帝让了位,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齐(史称北齐)。上台伊始,尊父亲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高欢孙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元年即公元565年,改谥高欢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谥高澄为文襄皇帝,高洋自号齐文宣皇帝。
  高洋称帝后,励精图治,兴利除害,颇有作为。史书称:“终践大位,留心政务,理刑处繁,终日不倦。以法政下,公道为先。”尤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掠境,公元552年(天保三年)高洋亲率大军北上讨伐库莫奚,缴获杂畜十余万;次年又北巡北方四州,讨伐契丹,掳获战俘十余万,杀牲畜数十万头。这次出征中,高洋率部将风餐露宿, 昼夜不息,骑行万里。是年底“亲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请降”。其时,突厥刚刚灭掉了雄霸北方的柔然帝国,士气正旺,却在高洋率领亲征的大军面前迅速崩溃。一代豪杰宇文泰叹息:“高欢不死矣!”
  由于北齐政权的高官大多数为怀朔镇人,所以,身处今河北一带的他们思乡的情绪是一致的。在一次宴会时,北齐帝高洋令汾州刺史斛律金唱歌,斛律金就用河北当地话把今天土默川(即古敕勒川)的《敕勒歌》翻译地唱出来(故其句长短不一),其声婉约,举座泣下。


   作者简介:樊尚仁,内蒙古包头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台侨联络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西口文化》编委会编委。曾参与编撰《包头政协志》、《包头政协五十年》、《包头人文景观概览》、《包头抗战》、《中国统战实录》、《金戈铁马话包头》、《塞上通衢话包头》、《改革开放亲历记》、《天行健》、《诚信故事》以及中华人物丛书《政协委员风采录(内蒙古卷)》等多部文史资料书籍。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